今年以来,桐城市贯彻落实“一改两为”工作要求,持续深化社会救助制度改革,实行低保渐退、单人户保、简化临时救助程序等灵活政策,优化社会救助服务,切实兜牢民生底线,保障好困难群众基本生活。截至4月中旬,全市已纳入低保15638人,救助特困对象4064人,保障孤儿142人。
提标扩面,坚决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的底线。我市密切关注困难群众基本生活,及时调整低保对象、特困人员、孤儿、困难残疾人等群体生活保障标准和补贴标准,确保困难群众基本生活不受疫情灾情影响;完善特困人员认定条件,适度拓宽特困对象认定范围,努力做到应救尽救、应养尽养;适当扩大农村低保覆盖范围,将农村低保边缘家庭中的重病重残人员参照“单人户”纳入低保;持续推进低收入人口动态监测,强化对低收入人口预警,做到早发现、早介入、早救助,及时将346个脱贫不稳定户、边缘易致贫户、支出型困难家庭纳入最低生活保障,以强有力的政策制度保障,构筑民政防止返贫致贫“防火墙”,确保“不发生规模性返贫”。
主动发现,推进社会救助改革创新。我市出台《桐城市构建社会救助主动发现工作机制实施方案》,致力构建以市、镇(街道)、村(社区)和村(居)民组“四方联动”的社会救助主动发现机制,建成以四方人员为基础、社会力量广泛参与的救助主动发现队伍,通过构建基层主动发现网络组织、畅通困难群众救助渠道、完善部门联动机制等方式,推动实现从“人找政策”到“政策找人”的转变。
优化服务,社会救助更精准快捷。我市加强基层社会救助队伍建设,配齐配强社会救助协理员242人,确保每一村(居)至少配备一名社会救助协理员;民政部门定期或不定期组织开展社会救助业务培训,提升基层社会救助经办能力,夯实基层社会救助工作基础;发挥基层“网格员”+“协理员”作用,聚焦特殊群众,重点关注重病、重残等低保边缘家庭、支出型困难家庭,加大入户走访力度,依托“一门受理、协同办理”机制,及时将符合条件的困难家庭纳入城乡低保、特困供养、临时救助等社会救助保障范围内,提升救助精准度、快捷性。(方加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