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安徽省桐城中学120周年校庆专题
  • 桐城锌米
当前位置: 桐城 > 桐城新闻

【网络中国节•清明】倡行“云祭祀”,让清明更“清明”

2022-04-01 来源:桐城市融媒体中心 撰稿:叶海霞 浏览次数: 我来说两句
关键字:

春风送暖群芳绿,落英缤纷又清明。清明节是我国传统节日,是祭祀先烈先人的“大日子”。清明祭祀的方式,传承着中国人礼敬祖先、慎终追远的礼俗观念。随着清明临近,群众祭扫活动剧增,给当前的生态环保、疫情防控、森林防火带来“额外的拖累”,倡行“云祭祀”, 让清明更“清明”,日益显得必要而紧迫。


倡行“云祭祀”首先要移风易俗,倡行厚养薄葬。“生前厚养实为孝道,归后薄葬真乃贤儿”“祭而丰不如养之厚”,这些古训都在倡导厚养薄葬,弘扬孝老敬亲、勤俭节约的传统美德,让生者老有所养、老有所乐,才是真正的孝者、贤者、智者。各地各部门要扎实推进移风易俗,倡导厚养薄葬、从简办丧、节俭祭扫,不搞封建迷信,摒弃陈规陋习,反对奢靡治丧,引导广大群众以绿色、生态、环保的方式治丧祭祀,让逝者欣慰、生者心安。


清明祭扫,重在心而不拘于形。清明祭祀礼仪繁多、形式各异,但其中的核心价值乃是中华民族对生命的热爱和关怀。大家在缅怀先人的同时,也不能忘了这样一个现实:时代的变迁和发展呼唤更文明环保的方式缅怀先人,文明、环保、健康的祭祀方式日益被广大群众接受并践行。特别是在疫情防控、森林防火的紧要时期,减少人员出行和聚集,杜绝火源上山入林,利用“互联网+祭祀”,无疑是当下清明时节追怀先人、寄托哀思的最好方式。我们通过网上为先人献花、点烛、祭拜、寄语留言等方式,足不出户缅怀革命先烈和逝去的亲人,守护好安宁清明的家园,就是对逝者最好的告慰,就是对美好生活最朴素的守望。


“云祭祀”改变的是祭祀方式,不变的是对先烈的敬仰、对逝去亲人的追怀,人人可行。一旦“云祭祀”成为新风俗,山河无恙、岁月安宁势必多出一份保障。 (叶海霞)


来源:桐城市融媒体中心
撰稿:叶海霞
责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