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子是生命的源泉,是活力的象征,也是文明的希望。一粒种子可以改变一个世界,一粒种子开创了人类文明。
目前,全国农业种质资源普查、新一轮畜禽遗传改良计划、国家级制种基地建设、保护种业知识产权专项整治行动、种业扶优工作已经全面启动。
桐城市的种业发展同样也站在了风口浪尖,如何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推进种业振兴的重要论述,落实省委实现种业科技自立自强、种源自主可控,加快打造种业强省任务,就要向科技创新要答案,需要未雨绸缪、瞄准瓶颈,集中力量、聚力攻关,充分发挥种业科技创新的引领作用,为保障粮食安全探寻新的成长空间、关键支撑。
强化制度体系建设。该市积极组织开展种质资源普查、收集、登记,强化农作物、畜禽、水产等种质资源保护体系建设。在嬉子湖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设中华鳖、青虾和吻鰕虎鱼保护核心区和实验区各3处。全市建设种质资源保护鉴定圃2处、繁殖基地5处,入库优异农作物种质资源35个。
实行品种发布制度。加快品种更新换代,加强农作物品种试验、示范、展示基地建设,推动实现基地机械化、自动化、信息化管理,年试验测试品种能力达到200个。建设农作物种子、种畜禽、水产亲本品质质量检测站3个。在嬉子湖种质资源保护区增殖放流鲢鱼、鳙鱼夏花苗种400万尾。
充分发挥平台作用。发挥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桐城试验站的平台作用,重点培育“优质专用、绿色高效、抗逆性强且适宜机械化”的新品种,推进“桐城水芹”、“桐城小花棉”提纯复壮、扩繁等工作。推动本市种业企业与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安徽农业大学等6家院校合作,逐步构建我市特色优质苗种繁育体系。
建立创新育种体系。该市积极探索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协同、育繁推一体的育种创新体系,建立健全要素跟着市场走的“公司+研发平台+研发团队”协同创新机制,瞄准现代农业提质增效关键需求,实施重大品种联合攻关。在主要农作物方面,重点培育“优质专用、绿色高效、抗逆性强且适宜机械化”的新品种;在绿色果蔬方面,重点培育“高产、优质、专用、多抗、耐贮运”且生产性状优异的高端设施蔬菜品种和果树品种。在优势畜禽方面,重点培育“生长快、品质优、抗病力强、繁殖力高”且具有自主种质基础的生猪、家禽。在特色水产方面,重点培育“名优、抗逆、生产性能好”的水产新品种。到2025年,力争育成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突破性新品种35个。
激励校企联合创新。该市充分利用激励企业技术创新的各类普惠性政策,鼓励引导种业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支持种业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联合共建新型研发机构,建立一批商业化育种中心,成长为农业高新技术企业。扶持发展具有较强竞争力的种业龙头企业,到2025年,育繁推一体化企业达到1家以上 。
据悉,该市水稻研究所为全国唯一县级科研单位入列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同时被批准设立博士后工作站,为安庆市事业单位唯一一家。
近几年来,桐城市水稻研究所团队重点围绕种业行业关键技术瓶颈设立相关课题,培养优秀人才,推动技术攻关。集中力量开展农业生产上急难愁盼的应用研究,加强农业科技产业开发与成果转化,选育水稻品种8个,“晚粳22”、“早籼118”、“富粳1号”等获得安徽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取得国家知识产权保护):晚粳22、早籼118、富粳1号在安徽省推广面积达590万亩,早籼118已获江西省引种批准。累计引进新品种227个,安排和实施了158个组别累计1980个品种参试的试验,筛选出适合我市种植的优良品种50多个。“机插水稻盘育秧苗株型调控技术研究与应用”等多项研究成果获全国农牧渔业丰收奖和神农中华农业科技奖。(邱学军 汪向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