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9日召开的全市高质量发展总结表彰(三级干部)大会,向全市上下发出了“动员令”:踔厉奋发、笃行不怠,为早日实现进军“全省十强”、打造“人文胜地、智造名城”目标而不懈奋斗!
实现新目标,必须要有新作为!聚焦第一要务,奋力推动经济发展上台阶,仍然是全市上下最紧迫的任务、最能体现“担当作为”的标尺。无论是桐城夺牌进位,还是补齐桐城发展面临的诸多短板,离开高质量发展,无异于缘木求鱼。在党的二十大召开之年、落实市“十四五”规划和市第十五次党代会工作部署的关键之年,全市上下一定要牵住“发展”这个牛鼻子,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花最大的精力、用最多的心血、以最强的力度,奏响三次产业高质量协同发展的新乐章。
放眼“全省十强”,他们强在“工业”、强在先进制造业。我们要旗帜鲜明大抓工业,突出工业“提质”,强化企业的创新主体地位,完善产学研合作机制,促进中小企业“专精特新”发展,把更多企业打造成掌握独门绝技的“单打冠军”和“配套专家”。突出产业“扩量”,坚持分类精准支持,更加注重培大育强、扶优扶强,更加注重“招新引优”“招才引智”,更加注重激发民间投资热情,全力引导支持本土优质企业新上项目、扩大“拳头产品”产能,千方百计引进行业头部企业、领军企业,密切关注产业发展动态和科技创新前沿,主动布局“未来赛道”,以新项目、大项目激发新动能,大力培育五十亿、百亿企业,全力做大工业经济总量。突出做强园区,优化营商环境,发展镇域板块经济,加快产业集聚发展。突出工业“增效”,发挥工业企业综合绩效评价的指挥棒作用,持续推进“数字桐城、智慧文都”项目,加快数字化车间、智能化工厂建设,不断提升企业的科学化、精细化管理水平,促进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
无“工”不强,无“农”不稳。贯彻落实中央、省委和安庆市委农村工作会议精神、推进乡村振兴,我们必须稳住农业基本盘,加快发展乡村产业,持续用力、久久为功,不断积小胜为大胜。要扛稳扛牢粮食生产责任,加强高标准农田与品牌粮食生产基地、特色农业产业园建设,做大做强“富锌”农产品品牌,提高“小花”“蛋鸭”“水芹”“油茶”等桐城特色农产品的品牌影响力;要推深做实农村“三变”改革,稳妥有序推进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盘活利用农村闲置宅基地、闲置住宅等资源,因地制宜发展富民产业、壮大村集体经济,推动乡村全面振兴取得新进展、农业农村现代化迈出新步伐,实现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
众所周知,三产服务业的发展是衡量生产社会化、现代化水平和市场经济成熟程度的重要标志。兴商重工强农、促进一二产业升级和三次产业融合发展,必须不断提质三产服务。我们要坚持生产性服务业和生活性服务业并重,加快补齐短板,丰富服务供给,提升服务质量。要完善金融服务,树牢“抓金融就是抓发展、抓发展必须抓金融”理念,扩大信贷投放,拓展直接融资,增强国有公司投融资能力,促进“稳投资”“保市场主体”。要引导、扶持工业设计、文化创意、会展等文化服务产业发展,推动现代服务业与制造业深度融合;以桐城列入皖南国际文化旅游示范区核心区、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为契机,加快发展全域旅游,着重打造“三街一巷”、嬉子湖、孔城老街等特色景点,串珠成链,协同发展,最大限度释放文旅综合效应。要大力培育商贸服务新业态,提升农村电商发展水平,积极发展节日经济、夜间经济、地摊经济和直播经济,促进线上线下深度融合、商旅文游购娱一体发展,满足群众多元消费需求。以三产服务的高质量发展,为桐城发展聚人才、兴财气、增动能奠定基础。
加快高质量发展是解决急难愁盼问题的金钥匙,是考验全市上下竭尽智慧、实干苦干的硬杠杠。只要全市上下增强“慢进是退、不进更是退”的危机感和紧迫感,拿出舍我其谁、攻城拔寨的决心和魄力,人人干好自己的事,就一定能让桐城延续牛年的辉煌、书写虎年的骄傲!(桐城融媒评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