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8月,胡教授在西藏考察途中
近日,南京大学历史系教授、安徽桐城人胡阿祥走进央视《百家讲坛》,开讲国号的故事。昨天,胡教授接受本报电话采访表示,就像人要知道自己姓名的来源、意思一样,讲国号是为了让大家了解历史上各个朝代的国号来历。
登央视传播名号文化
胡教授介绍说,之所以选择讲国号,一是因为自己有过多年的研究,二是希望大家能对中国的名号文化有所感悟。“国号是一个时代的政治符号或者文化标志,我们汉民族其实有特别的名号情结,而汉字又是能够表现丰富涵义的文字,通过讲国号,也可以反映出汉字的魅力。”
胡教授坦言,有空也会看看自己的荧屏表现。“我发现自己身体动作太多,还有我的"桐普"——桐城普通话口音很重,这两点我不太满意。”有很多细心的观众发现,主讲人一般都是站着的,胡教授却是坐着讲。胡教授笑言要感谢节目组。“因为我的腰不太好,节目组特别允许我坐着讲。”而对于观众反应,胡教授表示:“我只要尽到一个学者的义务就好了,无论观众是否认同我的观点,我都会尊重。”
曾出书研究淮河文化
说起“文都”桐城,胡教授充满了感情:“我在桐城长到十七岁,然后考上复旦大学,去了上海。在文化人圈内,桐城是块金字招牌。我给桐城新城区起路名时,海峰、南山、望溪、梦谷,用的都是桐城派大家的字号。桐城是文化气息非常浓厚的地方,父母砸锅卖铁都要送孩子去读书。举个简单的例子,桐城人管烧饼不叫烧饼,叫朝笏,就是因为饼的形状类似古代大臣上朝时手持的长板,那个长板就叫朝笏。”
“我曾经与弟子合作,专门写过《淮河》一书。”胡教授说不管是以淮河文化为代表的皖北文化,还是以新安文化为代表的皖南文化,安徽的历史文化资源非常丰富。“我非常感谢安徽给了我传统文化的全面熏陶,感谢桐城这片土地给了我良好的教育。”
胡教授曾出版《中国国号的故事》一书。胡教授说,在《百家讲坛》上主讲的内容,有一部分来源于此书。他说,历史给予今人的启示很多。“当你有所经历以后,再把自己置身历史之中,去亲近历史,就能更加理解历史。”据胡教授介绍,按照《百家讲坛》惯例,他的讲稿已经整理成书,明年1月中旬面市。
声明:
1、凡注明为其他媒体来源的信息,均为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也不代表本网对其真实性负责。您若对稿件处理有任何疑问或质疑,请即与桐城网联系,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处理。
2、桐城网原创新闻稿,多来源于实地走访和网友投递稿件审核之后编发,版权均属桐城网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谢谢合作。桐城网新闻热线:0556-6191218;
投稿专用:tongchengwww#qq.com(注:使用时请将#改为@即可);客服QQ:15832850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