桐城市民广场改造是2012年市政重点工程之一。结合安徽中国桐城文化博物馆的兴建,改造后的广场在功能、景观等诸多方面均与改造前大不相同。伴随着广场改造工程的推进,群众的议论声音不断,主要集中在空地少了、停车位少了、广场上怎么栽起了大树等。
日前,当地媒体记者就这些问题采访了市文广新局副局长、文博馆建设工程指挥部办公室负责人程玉启。
问:桐城市民广场改造关注度很高,一则因为广场坐落在市中心,二则,多少年来,市民广场是桐城市民心目中唯一的广场,广场心理情结很浓。请谈谈广场设计的理念是什么?
答:安徽中国桐城文化博物馆和广场改造工程项目是经过市委常委和副市长联席会议研究决定采用BT模式建设的。规划设计方案在安徽东华设计院进行初步设计的基础上,由北京土人景观与建筑规划设计研究院进行提升设计。土人设计公司对桐城文化及桐城城市肌理作了分析研究,从城市肌理中提取了“街巷”及“城墙”概念,并将概念延伸到建筑设计和场地设计之中。广场改造设计延续了“街巷”的设计手法,场地作为建筑肌理的延伸,强调场地和建筑的一体感。场地中采取大乔和植被结合的设计方法,目的是营造宁静的文化氛围,契合博物馆人文要求,同时为市民提供安静清爽的休憩空间。
问:因为老城区比较拥堵,过去市民广场的一个很重要的功能是停车。改造后的广场有多少停车位?据说设计中是安排了地下停车场,为什么没有实施呢?
答:改造后的广场有70多个停车位。设计中原方案安排了地下停车场,后来经过地质勘察,广场地下原是老河床,其地质不适宜建造地下停车场。
问:道路系统是广场改造的内容之一,广场改造道路系统采取环岛形是基于什么考虑?
答:改造后的广场空闲地少了,用道路来规范车流,广场改造道路系统当初设计了三个方案,第一种是沿习过去的开放型,第二种是直通的,就是从龙眠中路直通到羊子路,第三种就是现在的环岛形的。三种方案比较,还是环岛形的更科学些。
问:景观树种有很多,为什么要一律栽下青桐树呢?群众关心的还有这树的价格,能谈谈吗?
答:采用大乔和植被相结合是为了营造宁静的文化氛围,与博物馆的建筑风格相协调。选取青桐树,是因为青桐是桐城的市树,桐城自古有桐国之称。广场景观绿化工程由市园林绿化所负责组织实施。造价采用询价方式通过政府采购,绿化总造价120万元。青桐树单价1260元,共需栽322棵。养护期2年。(—桐新网)
声明:
1、凡注明为其他媒体来源的信息,均为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也不代表本网对其真实性负责。您若对稿件处理有任何疑问或质疑,请即与桐城网联系,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处理。
2、桐城网原创新闻稿,多来源于实地走访和网友投递稿件审核之后编发,版权均属桐城网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谢谢合作。桐城网新闻热线:0556-6191218;
投稿专用:tongchengwww#qq.com(注:使用时请将#改为@即可);客服QQ:15832850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