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安徽省桐城中学120周年校庆专题
  • 桐城锌米
当前位置: 桐城 > 桐城新闻

秋阳里的从教岁月

2015-02-08 来源:网络收录 撰稿:吕品 浏览次数: 我来说两句
关键字:

  一时兴起,秋日午后在校内徜徉,只见满园的阳光正把一大片树影斑驳地铺在院墙内的小树与绿草上。金色的光晕是沉静而温馨的,我在教学楼与操场间转来转去才明白,自己也陷入了“时光倒流”般从教生涯的人生怀旧与心里感动。

  今秋是何年,离踏上教坛已过去了30个寒暑春秋。

  30年,弹指一挥间。回眸30年走过的执教路,亲历着桐城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风风雨雨,我总是感慨不已。这30年,桐城的教育事业呈现出翻天覆地的变化。这30年,我的心路历程始终伴随着水乡教育的变化波澜起伏。我的感受可以用三个关键词来表达:突破、探索、感悟。

  人生有些机遇碰巧只有一次,过后一定会留在记忆里。

  在那精力与才华的还处在人生的阳春五月天的时光里,我选择了教书育人这个职业,从此便开始了一步一个脚印的教育人生路。起先在家乡的村小当教师,那时高考刚刚恢复,教育正被社会所关注,学校如何办、教育的路该怎么走,成为当时的热点话题。教育开始寻求突破,拨乱反正,恢复正常的教学秩序,为国家培养人才成为广大教师心照不宣的共识。

  “文革 ”十年教育荒芜,质量下降,“知识分子是臭老九”的流毒未消,教师心里余悸未除,束缚了大家的手脚,教育的发展,关键在改革,而改革的前提又在于解放思想。为此我所在的香铺教育界组织广大教师进行理论学习,特别是学习1977年5月邓小平同志关于“强调实现现代化的关键是科学技术,发展科学技术必须抓教育,形成“尊重知识,尊重人才风气”的谈话,终于迎来了教育发展的突破点,消除了教师的思想顾虑,从而树立了为家乡教育搞好本职工作的光荣感和责任心。

  动力来自于信心。有了信心,我们香铺的教学改革开始了。那时大家都认定“洒向校园都是爱,不信东风唤不回”,抓起点,抓基础,抓关键,旨在让所有学生都努力学习,立志成才。培养“四有新人”,是20世纪80年代那时的一个重要教育口号,随后的“三个面向”和“四有”构成改革开放时期教育发展的两个重要方向。

  初为人师,在教学工作中,有困惑也有喜悦。那时,一度教材研究也没有,更谈不上什么教学大纲,所谓教研简直就是新鲜事。那时的我,完全是边教边学,现学现卖。课是否讲得好,既没有文字标准,也没有考核标准。我只认一个简单的道理:学生喜欢听就是好课,班级升学率高就是好的教学方法。记得那时小学五年级就抓升学率了(当时升学率只有40%左右),我们村小教师倍感肩上担子重,纷纷献计献策,群策群力,努力提高教学水平。学校适时选用一批年轻有为的青年教师充实到教师队伍,都能兢兢业业,全身心扑在教学上,校园里呈现出前所未有的乐教善学的好氛围。学校多次被评为先进单位,我也当选为乡、县两级人大代表。


声明:

1、凡注明为其他媒体来源的信息,均为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也不代表本网对其真实性负责。您若对稿件处理有任何疑问或质疑,请即与桐城网联系,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处理。

2、桐城网原创新闻稿,多来源于实地走访和网友投递稿件审核之后编发,版权均属桐城网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谢谢合作。桐城网新闻热线:0556-6191218;

投稿专用:tongchengwww#qq.com(注:使用时请将#改为@即可);客服QQ:1583285066。

来源:网络收录
撰稿:吕品
责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