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桐城市“十四五”规划到市三干会,都传递出一个强烈信号: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新发展阶段,“三农”工作依然极端重要,须臾不可放松,务必抓紧抓实。要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把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作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一项重大任务,举全党全社会之力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让广大农民过上更加美好的生活。
“十三五”时期,我市如期完成脱贫攻坚目标任务,农村发展步入“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新阶段。当此之时,我们要突出因地制宜、抓主抓重,全面推进乡村产业提质、生态环境提优、乡风文明提升、乡村治理提效、民生保障提档、基层党建提标“六大行动”,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奋力当好乡村振兴排头兵。
乡村振兴,首在产业振兴。我们要把发展乡村特色产业作为乡村振兴的首要任务,以沿河区域富锌大米等10大特色农业基地建设项目为牵引,做强做优南部优质生产区、北部生态养殖集中区、西部茶叶特色优势区、东部农文旅融合示范区,做强打响“桐城锌米”“桐城小花”“桐城蛋鸭”“桐城羽绒”等区域农产品公共品牌,建设长三角高品质农产品生产加工供应示范基地,在贯通产加销中端稳“自己的饭碗”、鼓起农民的“钱袋子。
乡村振兴,人才是第一资源。农业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样样需要人才支撑,需要掌握科技的人才来服务。我们要大力培育“好人+能人”,让一批基层干部、涉农企业家、合作社(专业协会)领头人、回乡创业者带着农民干;要密切农业领域产学研合作,建好农技、农机、农业科研三支服务队伍,帮助农民干;要加强新型职业农民技术培训,优化“四送一服”,支持有发展能力的农民独立自主干。这样的人才多了,农业发展的质量规模效益就能大幅跃升,“农民”就会成为令人羡慕的职业,“农村”就会成为难以割舍的“生命归依”。
乡村振兴,创新是第一动力。放眼全国的“明星村”,他们的一个共性特征就是“创新”。我们要创新开展乡村建设的“六大”行动,强化政策投入、资金扶持、组织服务、改革攻坚、业态创新,优化实施村庄建设、产业发展两个规划,推进公共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城乡一体化发展,破除所有“篱笆”,激活乡村创业创造创新的一切资源,调动农民创富图强、建设美丽家园的积极性、主动性,引领农民在践行发展新理念、构建发展新格局中开启新发展、新生活。
乡村振兴,是事关亿万农民幸福、国运昌盛的大事!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度、广度、难度不亚于脱贫攻坚!我们要敢担当、齐奋斗、展作为,带着勇气、远见和责任,踏上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新征程,干出一番新事业,干出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新乡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