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安徽省桐城中学120周年校庆专题
  • 桐城锌米
当前位置: 桐城 > 桐城新闻

教师手记:执教在龙眠的校园里

2015-02-08 来源:网络收录 撰稿: 浏览次数: 我来说两句
关键字:

    春节期间,一位当年一同参加工作的老同事见面时说:“我们这些人,在家门口三尺讲台上都快干老了!”一句简单的话里,包含着多少沧桑艰和感叹。回忆起其中多少艰辛与无奈,也着实让这辈人吹嘘不已且浮想联翩。

    三十五年前,在改革开放新时期即将来临的那个早春里,正值青春年华的我们作为民师被选聘到不同的学校,成为一名和农家娃打交道的乡村“教书匠”。我刚开始时是在新店初中教物理,四年后考入桐城师范学习。师范毕业后就分到杨湾初中当教师,不久又担任教导主任。1990年受组织委托任鲁谼初中校长。从1994年后又分别挑起吕亭镇教委副主任、香铺镇教委主任、碧峰中心学校校长等担子。2009年夏,全市教育机构调整,我调任现在供职的龙眠中心小学任校长。

    对于执教过的每一个学校,我都有爱,有眷恋,更从所教过的孩子们身上,寄托着对明天绚丽的梦想。而现在不倦勤耕的龙眠中心小学学区所辖的13所乡村校园,更是孕育着一方山水的文脉文气,涵养着桐城人精神生活的神秘土地。在幅员辽阔的祖国,家乡桐城是不起眼的弹丸小城。然而,它钟灵毓秀,孕育了许多历史风流人物,历来藏龙卧虎,文星璀璨。且不说它是曾统治中国文坛二百余年的最大文学流派发源地,单是近代就涌现出一大批专家学者,仁人志士,爱国忠烈,为后人仰戴。而龙眠又是桐城灵魂,是桐城人的根。龙眠山背倚巍峨大别山,龙眠河可比作桐城的“黄河”。“龙眠山上茶,紫来桥下水”是那个时代清香岁月的诗性画面。我们奔波在这片阡陌纵横,民风淳朴,名胜古迹比比皆是的村落与城镇间执教学堂,传道授业解惑,书香墨韵育真人,亦可谓清苦亦甜,其乐融融。

    有乡贤说:“教育,尤其是文脉厚重的桐城教育,应该是为任何关系和金钱都无法撼动的一方净土。”这种说法,在置身于一张书桌都放不平的浮躁年代,想完全做好确实不易。我们龙眠中心学校坐落城北闹市区,所辖部分小学也在城乡结合部,受今天商业大潮冲击波影响很大。面对这种现状,我想要以人文环境的优越与历史传承的精神去超越喧嚣,悠然自适。学校以师德师能建设为导向,最大程度激发教师的教学热情。我们领导班子成员形成共识,教师是学校的主体,名校的标志就是名师。我们不去和别人比豪华型的校舍,现代化的教学装备,教职工的待遇。我们应当比奉献精神和静下心来做学问的心境。学校把打造一支具有思想品质超群、业务水平过硬的教师队伍作为立校之本。我们制定了教师工作常规,组织全体教师参加了年度继续教育共需课培训、考试及“命好题”专题校本培训。由于业精于勤、行成于思的“正能量”上升,很多老师都把钻研当成一种习惯,把传播知识当成一种快乐。现在我们的校园里,教书育人已成为一种自觉的责任与担当。比如本学区内龙眠小学唐正茂校长率先参加了在安师大举办的为期3个月“国培计划”置换脱产小学语文班研修培训。中心小学盛志兵副校长参加了全国第七届“中华诵·经典教育论坛”活动。学区内王墩小学汪定斌校长参加了教育部北京师范大学基础教育课程研究中心专家组来桐进行小学数学新课程改革教材使用情况调研活动。王忠等4名教师参加市2012年小学学科骨干教师培训班学习。安全小学汪萍老师获市第二届小学科学新课程优秀课评选二等奖。还有吴成老师写的《农村小学英语教学的这十年》获市小学英语学科教学论文评选二等奖,陈娟娟的《以人为本活化教学,自主学习提高效益》获市小学数学学科教学论文评选三等奖,和平小学校长梅凯同志的《新课程下如何进行应用题数量关系的教学》获安庆市小学数学学科教学论文三等奖。同时,浇花浇根,育人树魂,老师们爱岗敬业,人格魅力写华章。吴晓霞等6名老师受到龙眠办事处年度表彰;汪定斌等同志获市“模范教师”称号,方峰同志获“师德标兵”称号,王琎同志获市“优秀班主任”称号,黄皓同志获安庆市“优秀班主任”称号,受到上级主管部门的表彰。

    有专家认为,一所好学校,是校长办学思想和管理实践的缩影,也是校长人格魅力和学识见证。而我坚信,一所好学校,只有高素质的教师群体才最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基于此,我们领导班子坚持多管齐下提高教师队伍品质,想方设法为教师提升学科素养与责任心引航辟路。所以,我们学校逐步形成了“甘于寂寞育芬芳”的教风与传统,才涌现了像上述的那样诸多先进教师事迹。

    龙眠山下历来重教兴学。《桐城耆旧传》载:“明、清两朝,城里通衢曲巷,夜半诵声不绝;乡间竹林茅舍,清晨弦歌琅琅。”素有“穷不丢书”之说。一般文化的人,大都重视子女的家庭学前教育。尤其是清朝后期,西方新学的浪潮影响中国。桐城在教育家吴汝纶和马其昶、姚叔节等有识之士的倡导和努力下,和北京、上海等大城市一起开全国新式小学教育先河。再品味我们执教的龙眠中心小学学区,全学区范围上起绵延龙眠山,下至白马蔡店一带的广袤沃野,是多所百年老校铃声不断,薪火相传,桃李满天下的圣地。境内流淌不息的龙眠河水,又给了几代教育工作者永不停歇的创新活力和工作激情。而且,这片古老的土地伴着新时代的脚步越来越年轻,勤耕这一片芬芳地的优秀人民教师也越来越受到尊重了,这多好!

    时光飞逝,几十年一忽就过去了。我们这一批人就会很快在校园里要青春变白发了。但这一生我们能坚守讲台,不离不弃,潜心教学,这就是心中的信念。

    君子之守,奕奕清芳。每当深情凝望学校的一草一木、一砖一瓦,每当送走一批又一批孩子们毕业走出校门,每当又一次听到从我们学校走出的孩子经中学教育后考上名牌大学,或者高校毕业后成为国家栋梁之材的喜讯,这都是执教在这里人们的最大幸福。(夏良和)


声明:

1、凡注明为其他媒体来源的信息,均为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也不代表本网对其真实性负责。您若对稿件处理有任何疑问或质疑,请即与桐城网联系,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处理。

2、桐城网原创新闻稿,多来源于实地走访和网友投递稿件审核之后编发,版权均属桐城网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谢谢合作。桐城网新闻热线:0556-6191218;

投稿专用:tongchengwww#qq.com(注:使用时请将#改为@即可);客服QQ:1583285066。

来源:网络收录
撰稿:
责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