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桐城市养和公司亩均纳税64.12万元,稳坐桐城市亩均纳税“第一把交椅”;盛运集团新增发明专利16项,继续走在桐城市机械制造业提档升级的前头。这两个数字说明:自主创新能力,是一个企业或产业的核心竞争力,更是一座城市兴旺发达、勇立潮头的根本驱动力。
当前,桐城市经济社会正处于转型进行时,转型、跨越的任务繁重,一些结构性和体制性矛盾亟待破解,实现又好又快的转型,关键在于推进文化创新、科技创新、制度创新和管理创新。
文化是制度的母体、城市的血气。现阶段桐城市城市化的软肋,仍是文化的缺失。这里所说的文化,包括桐城市的历史人物、历史记忆、文化支点、城市伦理、城市信仰等因素,并非是建设几座文化设施、发展几个文化产业所能替代的。因此,我们的文化创新,不仅要做到古为今用,更要做到与时俱进、贴近群众,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学习实践活动,大力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推进人文兴市,为城市发展注入强大、激昂的精气神。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科技成果的生产、转化、应用,从来都不是一蹴而就的,从来都离不开人才、资金、政策等方面资源的支持。市三干会报告指出:让创新真正成为发展的根本驱动力,这既要政府发挥好主导作用,更需要广大企业发挥好主体作用。我们一定要牢固树立创新导向,积极整合政策、项目、资金、人才等资源向创新型企业、创新型行业倾斜,为产学研对接、合作、发展建平台、减风险。广大企业要着眼长远,力戒浮躁,舍得投入,专注质量,创立自己的品牌,切实形成企业核心竞争力。
制度创新的基础是实践。它来自实践,又服务于实践。新形势、新任务、新矛盾,迫切要求我们在制度创新上有胆识、有作为。在优化工作作风、转变政府职能、提升机关效能、促进社会和谐上,我们切实取得了骄人的成绩,但是,我们更应该看到:在经济社会生活中,“虚假症”、“扯皮症”、“懒惰症”仍然存在于各个领域,在决策、执行、监督等施政环节上仍有制度漏洞。我们必须顺时应势,抓住共性矛盾,在国家政策和法律许可的范围内,建立健全并有力执行符合桐城市实际、利于桐城市发展的“土政策”,激活一切创业资源,降低创业成本,优化创业环境,推动全民创业真正取得成效。
管理创新,前提是依法治市,落脚点是改善民生、促进和谐。人民群众是我们一切工作的力量之源。群众的力量和意愿统一了,是我们攻坚克难的有力武器。我们必须加快构建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社会管理体制,加快构建政府主导、覆盖城乡、可持续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加快形成源头治理、动态管理、应急处置相结合的社会管理机制,切实保障并发展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决策权和监督权,形成上下一心、和同共治的政治生态。
创新无止境,创业无绝期。只要我们抓住创新、创业这两个“牛鼻子”,不懈怠、不折腾、不急躁,何愁桐城的未来不美好?(来源:桐城新闻网)
声明:
1、凡注明为其他媒体来源的信息,均为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也不代表本网对其真实性负责。您若对稿件处理有任何疑问或质疑,请即与桐城网联系,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处理。
2、桐城网原创新闻稿,多来源于实地走访和网友投递稿件审核之后编发,版权均属桐城网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谢谢合作。桐城网新闻热线:0556-6191218;
投稿专用:tongchengwww#qq.com(注:使用时请将#改为@即可);客服QQ:15832850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