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安徽省桐城中学120周年校庆专题
  • 桐城锌米
当前位置: 桐城 > 桐城新闻

关于《被污染的“美丽乡村”》一文的回复

2015-02-08 来源:网络收录 撰稿:疏泽民 浏览次数: 我来说两句
关键字:

4月10日,新华每日电讯在3版刊发了一篇《被污染的“美丽乡村”》的散文,随后各媒体转载此篇文章时,将标题改为《评论:安徽桐城 被污染的“美丽乡村”》。经过调查核实,中共桐城市委宣传部特作如下回复:

一、作者在该文中并未提及看到的现象发生地是桐城,原文在新华每日电讯中的标题为《被污染的“美丽乡村”》,作者姓名后的“安徽桐城”只是作者的通讯地址,但各媒体在未经核实作者的情况下,主观臆断,擅自添加,将该文标题误改成了《评论:安徽桐城 被污染的“美丽乡村”》。我们认为,相关网站以此为标题以偏概全、吸引眼球的做法给桐城造成了负面影响。

二 、该文作者本人声明:桐城也只是作者本人的工作地,文章描写的不是桐城,文中所提及的人物“大伯”居住地也不是桐城,“清明节回老家祭祖”中的老家也不是桐城。

三、近年来,桐城市严格按照上级的要求,高度重视农村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对农村垃圾实行村收集、镇运送、市集中处理的办法,乡村环境整体上整洁有序。

四、尽管文中所写现象不是桐城,但我们将以此为戒,认真做好农村垃圾处理、村容村貌的整治,确保不留卫生死角。

同时,桐城市委、市政府欢迎各级新闻媒体来桐城实地采访、监督。

作者本人声明

4月初我回老家做清明,看到老家乡村的现状,就写了篇文章《被污染的“美丽乡村”》,目的是引起社会各界重视美好乡村建设,呼吁广大村民爱惜自己的家园,保护生态环境。本文刊登在4月10日《新华每日电讯》第三版上,并于同日被各网站转载。本人的工作地点在安徽桐城,老家却在外县,文中所提“大伯”也是外县人,但各网站转载时在标题上添加了我的联系地址,使文章标题变成《安徽桐城 被污染的“美丽乡村”》,与我文章本意不符,文中所指并非桐城现象。

特此声明

声明人:疏泽民

联系电话:13966974393

2013年4月10日



来源:人民网桐城4月10日电 (记者 周然)

声明:

1、凡注明为其他媒体来源的信息,均为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也不代表本网对其真实性负责。您若对稿件处理有任何疑问或质疑,请即与桐城网联系,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处理。

2、桐城网原创新闻稿,多来源于实地走访和网友投递稿件审核之后编发,版权均属桐城网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谢谢合作。桐城网新闻热线:0556-6191218;

投稿专用:tongchengwww#qq.com(注:使用时请将#改为@即可);客服QQ:1583285066。

来源:网络收录
撰稿:疏泽民
责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