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安徽省桐城中学120周年校庆专题
  • 桐城锌米
当前位置: 桐城 > 桐城新闻

外媒看桐:“白富美”哪有“绿富美”

2015-02-08 来源:网络收录 撰稿: 浏览次数: 我来说两句
关键字:

  要不是有村委会主任柯高远的带领,记者一行人几乎在7000余亩的樟枫生态园迷路。红叶楠木同样是这里的主角之一,在一片火红的林海中,柯高远兴奋地告诉记者:“苗木基地只是开端,我们的目标是打造集休闲、度假、娱乐为一体的万亩生态园。”

  老林农的生意经

  3月,“新春记者行”的脚步来到桐城市范岗镇,希望能一窥苗木产业化下的生态绿、富、美。26日下午3时许,在距桐城市区约10公里,206国道路边的小道上,一辆正在装运苗木的货车与吊车挡住了记者的脚步。

  这些红叶的苗木,约有1.5米高,多支球形。工人们将一棵棵的苗木从泥土中挖出,抬倒吊车下,捆绑起来由吊车吊入货车,现场足有10多个人忙碌着。前一天下了一场暴雨,人们脚下都沾满泥土,一个60多岁的农村汉子,在现场指挥着大家。问了才知道,这个汉子就是这家资产数千万的园林公司的总经理,名叫魏安洲。老魏说,这些红色的苗木叫做红叶楠木,现在彩色树种比较吃香,算是热销树种。“不过今年价格跌了很多,去年像这么大的红叶楠木能卖到200(元/棵),现在只能卖100(元/棵)多一点了。”

  “现在做这个的太多了,一看行情好,大家都转行做这个。”老魏说的这个“大家”,有做房地产的,有做机械的,有开饭店的……都是看好苗木这个朝阳产业。从80年代开始,老魏做这行已经30多年了,他见证了种植木材用木的繁荣到衰落,也见证了苗木种植的兴旺。“受到房地产开发、城市建设快速发展的刺激,这几年园林绿化比较好做。而且现在大家园艺品味都提高了,高级苗木很走俏”,对于想迈入这行的观望者,除了这些利好的预测,老魏也有些忠告,“这行一次性投入大,见效慢。比如说,现在山场种树都要机械来翻土,整一亩地都是几千块。另外,单一树种,尤其是两三年的小苗价格波动可能会很大,要做好心理准备。”

  樟枫村的产业路

  告别了老魏,穿过了挂车河,来到范岗镇西南端的一个以树为名的村子———“樟枫村”。这里是安庆市的“美好乡村”建设示范点,一个这样的村名,在这样一个丘陵地形区位较偏的山村,种树也就成为理所当然的产业路和实现“生态宜居村庄美、兴业富民生活美”必要途径。

  要不是有村委会主任柯高远的带领,记者一行人几乎在7000余亩的樟枫生态园迷路。红叶楠木同样是这里的主角之一,在一片火红的林海中,柯高远兴奋地告诉记者:“苗木基地只是开端,我们的目标是打造集休闲、度假、娱乐为一体的万亩生态园。”

  “绿化了荒山荒地,改善了基础设施,路修好了,环境也变好了,”柯高远告诉记者,苗木产业美了山村还富了村,“我们跟专业公司合作,成立了永椿林木种植专业合作社,会员已经100余名了,大家一起抱团致富。永椿公司接工程,合作社提供苗木,利润公司和社员一起分。另外,现在村里的劳动力都是老年人和妇女居多,在工厂很难找到工作的。合作社带动了200余名农村富余劳动力就业,平均月收入千元以上。”

  不知不觉,记者走到一片挖掘机正在整地的山场上。在距离挖掘机施工工地的不远处,有10多位村民正在用锄头挖树坑,全都是年龄较大的女性。一位已两鬓斑白的老奶奶看到记者一行人有人拿着相机,便停下了活,笑着说:“能不能叫公司加点工资”。老奶奶今年72岁了,名叫许有男(音),不是本村人,是过来“打工”的。许奶奶说,虽然家里儿子女儿条件都还不错,但自己不愿意去外地和小辈一起住,而且自己又闲不住,就来“打工”赚点钱。“每天8小时给40块钱,别的活还好,挖坑就有点累。”边上的一位大妈以为记者是公司里的人,还在议论着加薪的事。

  十八大报告提出美丽中国,山要绿起来,人要富起来。我们常将以牺牲环境为代价的致富称为“白富美”,从美丽中国角度来看,当然是樟枫村这样的“绿富美”更美。    作者 何飞、张植骏;源文:安庆日报4月10日06版)

  桐城,以树得名,因“青桐遍地”曾经“森林茂密,山有虎豹”。近年来,尤其是安庆市“创森”工作持续开展,该市创新造林机制,广栽树、兴产业,实现文都增“绿”,城乡添“美”,林农致“富”的多赢生态林业。 


(转自:桐城新闻网)


声明:

1、凡注明为其他媒体来源的信息,均为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也不代表本网对其真实性负责。您若对稿件处理有任何疑问或质疑,请即与桐城网联系,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处理。

2、桐城网原创新闻稿,多来源于实地走访和网友投递稿件审核之后编发,版权均属桐城网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谢谢合作。桐城网新闻热线:0556-6191218;

投稿专用:tongchengwww#qq.com(注:使用时请将#改为@即可);客服QQ:1583285066。

来源:网络收录
撰稿:
责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