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心谋发展,携手共繁荣。在日前合肥经济圈城市党政领导第四次会商会议期间,分别讨论并签署了交通基础设施、新闻宣传暨文化旅游合作、产业合作、人才交流培训合作框架协议。围绕这些合作专题,经济圈各成员城市进行错位发展,实行优势互补。
11个合作项目总投资约220.4亿元
《合肥经济圈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合作框架协议》共包含11个合作项目,新建、改建道路共628.25公里,总投资约220.4亿元。其中,我市涉及项目5个。G312合六路改建项目线路全长约73.7公里,总投资约20.5亿元,其中六安段线路约38.5公里,投资约8.5亿。今年目标任务是六安段完工,合肥段年底前半幅路面通车。合六南通道项目线路全长约60.65公里,总投资26.4亿元,其中六安段线路长约31公里,投资约14.1亿元,今年合肥、六安两市将共同推进项目前期工作。G206合安路改建项目线路全长约为84.8公里,总投资约为29.6亿元,其中六安段线路约37.5公里,投资约为13.1亿元,下半年合肥段将开工建设,六安段、桐城段完成前期工作。S203淮六路改建项目线路全长约110公里,总投资约44亿元。其中六安段段线约108.5公里,投资约43.4亿元,今年六安段完成全线编制并先期开工12公里。同时,我市还与合肥、淮南两市共同向省相关部门呼吁沿淮(河南淮滨——霍邱——寿县——淮南)高速公路规划。
圈内居民将享景区门票半价优惠
在《合肥经济圈新闻宣传暨文化旅游合作框架协议》中,提出加强圈内新闻信息交流互动,构建资源共享平台;适时联合举办各类文化艺术和文化遗产展览、展演、巡演活动,建立经济圈文化艺术联盟;组织地方特色文化产品推介会、展示活动,培育文化产品共同市场等,以此加强圈内文化艺术交流互动,提升区域文化影响力。
特别是在圈内旅游发展交流互动方面,不但会整合旅游资源,联合打造旅游精品;加强联合促销,树立旅游品牌形象。更提出互为客源市场,建设无障碍旅游区,逐步扩大“合肥经济圈旅游一卡通”半价优惠景区(点)的覆盖面,巩固并适时增加经济圈旅游直通车线路和车次,逐步实现圈内居民持身份证享受景区门票半价优惠。
产业合作向更深层次发展
此次《合肥经济圈产业合作框架协议》合作目标中提出坚持优势互补、合作共赢,以区域内资源禀赋和要素为支撑,以产业对接、绿色发展为重点,以重大项目合作共建为突破口,逐步建立合理的区域产业分工协作体系,实现产业规模化、集约化发展,形成区域产业联动发展格局。
在共建区域上,引导和促进合肥经济圈的开发园区开展合作共建,在合淮、合六、合桐、合定产业带的基础上,依托重点镇、交通干道,积极谋划布局建设一批优势产业基地和产业集聚区,支持有条件的开发园区跨区域设立共建基地。
加强产业协作,引导和推进淮南、六安、桐城、定远在汽车、家电、机械、光伏、化工、农产品深加工领域,加强与合肥主导产业互动,强化上下游产业链间的分工等协作;依托经济圈内煤炭、岩盐、建材、铁矿等资源,推进合肥、淮南、六安、定远在钢铁、煤电、化工、建材等产业完善和延伸深加工产业链。同时引导企业技术开发、产品设计、营销功能和总部向中心城市集中。
夯实区域合作的人才保障
在人才交流培训合作上,五市(县)达成“四个一”合作框架协议:各市(县)根据本地实际需要,有针对性地选派20名优秀干部,分别与其他4个市(县)互派5名干部挂职。挂职对象为副县级干部(领队)、县直部门(开发区、工业园区)副科级干部、乡镇领导班子成员、村(社区)党组织书记,挂任职务为对口部门同级副职或同级领导职务的助理,时间为4个月。五市(县)将共同承办“2013年合肥经济圈五市(县)人才招聘会”,招聘会地点设在合肥市,招聘会规模为100家单位,提供不少于1000个招聘岗位;每市(县)组织20家以上单位,不少于200个招聘岗位,招聘会时间拟定为5月下旬举行。同时,五市(县)还将各主办一次干部异地教学活动,开展一次教育教学人才观摩活动。(康家佳)
稿源:皖西日报 采编:桐城网
声明:
1、凡注明为其他媒体来源的信息,均为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也不代表本网对其真实性负责。您若对稿件处理有任何疑问或质疑,请即与桐城网联系,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处理。
2、桐城网原创新闻稿,多来源于实地走访和网友投递稿件审核之后编发,版权均属桐城网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谢谢合作。桐城网新闻热线:0556-6191218;
投稿专用:tongchengwww#qq.com(注:使用时请将#改为@即可);客服QQ:15832850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