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报道, “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合肥经济圈的发展,经过四年的努力,经济圈多项规划已经完成,统一规划、统一发展,取得了巨大的成就。现在要把握好大势,坚定不移地合圈,在圈中加快转型,围绕产业集群,配套招商,充分发挥集聚功能,把经济圈打造成人尽其才、物尽其用的发展平台!”
在合肥经济圈城市党政领导第四次会商会上,省委常委、合肥市委书记吴存荣的话语掷地有声,令人振奋。
4月15日、16日,合肥经济圈城市党政领导第四次会商会在“桐城派故里、黄梅戏之乡”桐城举行。2012年新加入的定远县首次以正式成员身份参加会商会,新的合肥经济圈包括合肥市、淮南市、六安市、定远县和桐城市。
会议总结了淮南会议、六安会议九个专题工作推进情况,并就本次会议确定的四个专题进行深入细致的研究与探讨,签署了《交通基础设施合作框架协议》、《产业合作框架协议》、《文化旅游合作框架协议》、《人才交流培训框架协议》。
握指成拳,才能更有力量!
合肥的高新技术、淮南的煤电……提起产业优势,圈内五市县特色明显,整合资源,全方位开展产业合作,“拳头”效应才能凸显!
产业合作是重中之重,产业合作程度是经济圈建设是否成功的重要标志,产业合作以市场为基础,挖掘各地的资源禀赋。合作进程中,政府在其中扮演推动者的角色,起到规划引领的作用,做到顺势而为。根据《合肥经济圈产业合作框架协议》,圈内五市县以国家级、省级开发区为重点,引导和促进圈内开发园区合作共建,支持有条件的开发园区跨区域设立共建基地,五市县在合淮、合六、合桐、合定产业带的基础上,依托重点镇、交通干道,积极谋划布局建设一批优势产业基地和产业集聚区。
据悉,《合肥经济圈产业合作框架协议》中提出,合肥经济圈五市县以重大项目合作共建为突破口,逐步建立合理的区域产业分工协作体系,实现产业规模化、集约化发展,形成区域产业联动发展格局。
一直以来,圈内各成员在产业发展上各有优势。“我们将利用淮南能源基地的作用,寻找合作切入点,这种合作有利于合肥与淮南的共同发展。”合肥市经信委负责同志告诉记者,合肥与淮南之间的能源合作,将成为圈内成员单位之间合作的一个突破口。
城际交通在这次会议上备受关注,四通八达的交通路网,“时空距离”的缩短,让经济圈各成员如此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在合肥经济圈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专题推进会上,启动圈内交通的“织网”之旅,构建五市县之间的快速交通通道建设,成为大家的一致共识。“这一波国省道改造之后,其他城市到经济圈中心城市合肥的快速通道已经建立起来,下一步就是要解决通勤的问题。”省发改委有关部门负责人告诉记者。
合肥经济圈通过自身的深入发展,更有力地拉动全省经济增长。淮南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王诚在主题发言中指出,随着合肥经济圈实力的不断壮大,争取合肥经济圈上升为“国家战略”,他的“把交通一体作为前提、把合淮一体作为示范、把机制一体作为根本,实现经济圈利益最大化,开创经济圈合作共赢的美好明天”的建议得到了与会领导的高度评价。
2012年,合肥经济圈四市一县地区生产总值共实现6164亿元,财政收入为999.6亿元,固定资产投资为5522亿元,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为2546.8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986亿元,均占全省的1/3以上,合肥经济圈已经成为安徽加速崛起的重要引擎。
目前,合肥经济圈内的各项专题都在有条不紊地推进中,合六工业走廊、合淮工业走廊正在进行合作合建;合肥与桐城旅游直通车也于去年正式开通;圈内生态保护推进体系和区域性生态保护联动机制已经建立,现正争取国家和省相关资金支持。
会期短暂,与会各市县的负责同志意犹未尽,大家相约,明年合肥经济圈城市第五次会商会在定远召开,到那时,一个更加靓丽和富有成效的经济圈将更加引人瞩目! (作者:刘银昌)
稿源:淮南报业新闻网; 采编:桐城网
声明:
1、凡注明为其他媒体来源的信息,均为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也不代表本网对其真实性负责。您若对稿件处理有任何疑问或质疑,请即与桐城网联系,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处理。
2、桐城网原创新闻稿,多来源于实地走访和网友投递稿件审核之后编发,版权均属桐城网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谢谢合作。桐城网新闻热线:0556-6191218;
投稿专用:tongchengwww#qq.com(注:使用时请将#改为@即可);客服QQ:15832850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