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苞 学问天下莫不闻
方苞(1668-1749),字凤九,一字灵皋,号望溪。清代着名文学家,桐城文派创始人。
方苞幼聪颖,六岁能背诵诸经,二十四岁至北京入国子监,以文会友,声誉鹊起,被称为“江东第一”,大学士李光地称赞他的文章是“韩欧复出”。三十二岁举乡试第一,三十九岁中贡士,以母病告归,未应殿试。
方苞曾为《南山集偶钞》作序,康熙五十年(1711)“南山集”案发,戴名世处死,方苞被株连下狱,定为死罪。方苞入狱两年后,因重臣李光地极力营救,康熙帝朱笔批示:“戴名世案内方苞学问天下莫不闻,可召入南书房。”遂免死出狱,入南书房为皇帝文学侍从。康熙六十一年充武英殿修书总裁。雍正九年(1731)授左中允,次年任翰林院侍讲学士,后升内阁学士,十一年充《厂统志》总裁。乾隆时,授礼部侍郎,先后为《皇清文颖》、《三礼义疏》副总裁,“经史馆”总裁。七十五岁告老还乡。
方苞治学尊崇宋儒程朱之说,治经求其义理于空曲交会之中。他将道统与文统结合起来,首创“义法”说。他在《又书货殖传后》写道:“《春秋》之制义法,自太史公发之,而后之深于文者亦具焉。义即《易》之所谓‘言有物’也;法即《易》之所谓‘言有序’也。义以为经,而法纬之,然后为成体之文。”为桐城派散文理论奠定了基础。
————————————————-
采编:桐城网 ;稿源: 合肥在线-合肥晚报
声明: 1、凡注明为其他媒体来源的信息,均为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也不代表本网对其真实性负责。您若对稿件处理有任何疑问或质疑,请即与桐城网联系,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处理。桐城网新闻热线:0556-6191218;
2、桐城网原创新闻稿,多来源于实地走访和网友投递稿件审核之后编发,版权均属桐城网所有,未经桐城网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刊载、播放。将独家新闻私自修改水印标签另作它用者,责任自负。 桐城网邮箱:admin#itongcheng.com (投稿可用,使用时请将#改为@即可);客服QQ:1583285066。
声明:
1、凡注明为其他媒体来源的信息,均为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也不代表本网对其真实性负责。您若对稿件处理有任何疑问或质疑,请即与桐城网联系,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处理。
2、桐城网原创新闻稿,多来源于实地走访和网友投递稿件审核之后编发,版权均属桐城网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谢谢合作。桐城网新闻热线:0556-6191218;
投稿专用:tongchengwww#qq.com(注:使用时请将#改为@即可);客服QQ:15832850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