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安徽省桐城中学120周年校庆专题
  • 桐城锌米
当前位置: 桐城 > 桐城新闻

桐城市积极推进“品牌兴市”战略

2015-02-08 来源:网络收录 撰稿: 浏览次数: 我来说两句
关键字:

近年来,桐城市围绕区域优势产业,大力推进品牌商标战略,走出了一条“品牌产品——品牌企业——品牌产业——品牌桐城”的发展之路。截止目前,桐城市拥有 “鸿润”、“金光”、“白兔湖”、“盛运”、“霞珍”、“攀登”、“青草香”、“金星”、“乐健”9枚中国驰名商标,多年来中国驰名商标数量一直在全省县级中位居首位,占安徽省总数的1/14。该市还拥有安徽省着名商标37件,安庆市知名商标35件,有效注册商标2010件。去年桐城市品牌企业产品实现销售收入180亿元,利税12亿元,分别占桐城市工业经济、税收总量的60%和出口总量的90%。

桐城既无矿藏等自然资源,又无国家大项目布点的不利因素,工业经济基础薄弱。改革开放初期,桐城“百万推销大军”以敢为天下先的勇气和胆魄,以“跑遍千山万水,走进千家万户,说尽千言妄语,吃尽千辛万苦”的“四千四万”精神,凭借着“两头在外、全靠脑袋”的自主内生式经济发展模式,逐步形成了“小袋子、小鸭子、小刷子、小配件、小瓶盖”五小商品,就是这些看上去不起眼的五小商品却占据全国市场近半壁江山。桐城市的乡镇企业也如雨后春笋般异军突起,引领改革开放之初的桐城赶立改革潮头,民营企业在全省经济发展中“一枝独秀”,创造了誉满江淮的“桐城速度”。

进入新世纪的前十年,桐城经济虽然有特色、产业有基础,但工业经济总量上升势头缺乏后劲,依靠“五小商品”发展起来的民营企业, “铺天盖地”有余,却是“顶天立地”不足,直接制约着工业立市战略的实施进程和成效。众多企业虽有过硬的产品质量,市场占有率占据行业前列,却没有自己品牌,基本上都是贴牌生产,代理加工,企业本身也缺乏品牌意识,如何摆脱企业“替别人打工”的命运?桐城市通过扶持优势产业中的龙头企业,积极推进“品牌兴市”战略,对获得国家级商标、品牌的企业,先后拿出80多万元的奖励资金等其他政策激励措施,积极帮助企业进行名牌、商标维权申报等的“一站式”零距离服务,引导企业创品牌。

一枚小小的商标,在戴上“驰名商标”、“名牌产品”的桂冠后,到底有多大的威力呢?桐城市的第一枚中国驰名商标、中国名牌产品、国家免检产品获得者——安徽鸿润集团董事长夏吉国的感触最深。创办于1991年7月的鸿润集团刚开始还只是2万元资产、4个员工的乡间小作坊,多年来企业凭借给欧美羽绒制品知名企业贴牌生产,赚取微薄加工费,企业虽有了一定的发展,但受国际市场影响巨烈,企业发展也一直受制于人。2003年后,企业在当地政府的引导下,积极强化产品自主品牌意识,培育争创品牌商标,“鸿润”羽绒被的生产和出口量在很短时间内就占到了全国市场份额的24.8%,连续10年位居全国第一位,如今,鸿润已经成为国内羽绒被行业的第一品牌。


声明:

1、凡注明为其他媒体来源的信息,均为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也不代表本网对其真实性负责。您若对稿件处理有任何疑问或质疑,请即与桐城网联系,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处理。

2、桐城网原创新闻稿,多来源于实地走访和网友投递稿件审核之后编发,版权均属桐城网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谢谢合作。桐城网新闻热线:0556-6191218;

投稿专用:tongchengwww#qq.com(注:使用时请将#改为@即可);客服QQ:1583285066。

来源:网络收录
撰稿:
责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