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前召开的《桐城派大辞典》编纂工作培训会上,作为《桐城派大辞典》的主编,省桐城派研究会副会长、安徽大学中文系教授徐成志发布了大辞典编纂指导手册。本报记者就此采访了徐成志教授。
徐成志既是着名的桐城派研究专家,又是造诣精深的辞书专家,从事教学科研数十年,参编、主编、合着和独着《汉语大辞典》、《中华山水掌故辞典》等大型辞书10余部,任安徽省辞书学会第二届理事会会长、第三届理事会顾问,中国辞书学会理事。
对于立项编纂《桐城派大辞典》,徐成志认为,这是一件具有重要意义、非常紧迫的研究工作。他说,作为有清一代居文坛统治地位的桐城文派,作家多,着述丰,分布广,历时长,影响大。与桐城文派产生发展的同时,孕育于桐城山水的桐城学派、桐城诗派、桐城画派也先后形成并发展起来,在清代与桐城文派相辅相融、相辉相映,极大地壮大了桐城派文人的队伍,丰富了桐城派文化的内涵,形成了中国封建文化历史长河中一枝独秀的桐城派文化。新文化运动以来,桐城派研究虽几经起伏,却不断深入,产生了丰富的研究成果。但是,近百年来,桐城派研究的唯一工具书,仍是民国时期刘声木的《桐城文学渊源考》、《撰述考》,突显出桐城派工具书的严重不足。编纂《桐城派大辞典》,是传播桐城派文化知识、汇萃桐城派研究成果、推动桐城派研究深入发展的需要。它的编纂,在中国文学史上和中国辞书史上,都将成就第一部以一个文学流派为研究对象的文史工具书。对于桐城派研究的深入发展、桐城派文化的普及宣传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引导促进作用。
对这部大辞典的结构规模与编纂目标,徐成志进行了详细的解读。他说,《桐城派大辞典》是一部以提高为主导、兼顾普及的桐城派文化综合性辞典。它着眼于广义的桐城派文化,即立足桐城文派,兼及桐城学派、桐城诗派和桐城画派及其作家作品,既注重桐城派文化本体及其源流衍变,也兼及其研究批评和渊源背景;充分利用辞典容量“大”的特点,广泛收录桐城派历史文化知识及其研究成果。本书拟从桐城派渊源背景、桐城派作家、桐城派着作、桐城派文论、桐城派研究评论和桐城派文化遗存六个方面(外加《附录》)构建主体结构框架,相应设立《渊源背景篇》、《作家篇》、《着作篇》、《文论篇》、《研究评论篇》和《文化遗存篇》六个单元,各单元条目分类编排,同类条目以词目音序排列,并根据条目内容插配适量图片,正文后“附录”图表资料若干,构建一部立体的桐城派文化宝库,力求结构科学合理、收词丰赡详备、释文客观准确,做到学术性、知识性和工具性的统一。
《桐城派大辞典》全书约180万字,是一部内容广博、科学性强、学术要求高的大型工具书,它的规模和性质要求领导者、编纂者和工作人员齐心协力、步调一致,才能完成这项使命。为了保证辞书的高水平、高质量,必须有一个科学严谨、规范完备的编纂体例和详尽具体、切实可行的撰稿要求,由全体撰稿人共同遵照执行。徐成志表示,一是要保证词目的科学性,防止立目的随意性。严格按照《收词原则》各篇规定,收录相关词语撰写条目。二是要保证全书收词立目的平衡统一。本书各篇规定的收录内容,由全体撰稿人按条、按块分工承担、协作完成。三是要保证释文文字的翔实可靠。每一条目的释文文字,必须是在广泛收集资料基础上分析研究、归纳融合写出的研究结果。四是释文内容要突出“桐城派”的视角内涵。五是辞典释文要求用事实说话,必须用“辞书语言”。
编纂过程分撰稿、审稿两大阶段。徐成志介绍,资料收集与初稿撰写预计用3年时间,审稿定稿约1年时间。预计《桐城派大辞典》2017年出版发行。
————————————————
采编:桐城网;作者:赵国平;来源:http://www.tcnews.cc/system/2013/06/19/006289062.shtml
声明: 1、凡注明为其他媒体来源的信息,均为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也不代表本网对其真实性负责。您若对稿件处理有任何疑问或质疑,请即与桐城网联系,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处理。桐城网新闻热线:0556-6191218;
2、桐城网原创新闻稿,多来源于实地走访和网友投递稿件审核之后编发,版权均属桐城网所有,未经桐城网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刊载、播放。将独家新闻私自修改水印标签另作它用者,责任自负。 桐城网邮箱:admin#itongcheng.com (投稿可用,使用时请将#改为@即可);客服QQ:1583285066。
声明:
1、凡注明为其他媒体来源的信息,均为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也不代表本网对其真实性负责。您若对稿件处理有任何疑问或质疑,请即与桐城网联系,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处理。
2、桐城网原创新闻稿,多来源于实地走访和网友投递稿件审核之后编发,版权均属桐城网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谢谢合作。桐城网新闻热线:0556-6191218;
投稿专用:tongchengwww#qq.com(注:使用时请将#改为@即可);客服QQ:15832850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