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安徽省桐城中学120周年校庆专题
  • 桐城锌米
当前位置: 桐城 > 桐城新闻

中高考期间,家长也要调整好状态

2015-02-08 来源:网络收录 撰稿: 浏览次数: 我来说两句
关键字:

家中有个参加中高考的孩子,作为家长当然特别关心甚至高度紧张,眼见数年苦学,孩子今年就要“赶考”。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发挥最佳状态,考出理想成绩,圆那份大学梦。然而,孩子状态的调整和正常水平的发挥,家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不少学生考试焦虑的原因来自于对父母的“感恩心理”和“逆反心理”,家长的心态极大影响着孩子的应考心态。那么家长在考前如何调整好自己的应考心态呢?如何创造良好的家庭气氛?提几点建议以供参考:

扔掉您的急切心,保持一颗“平常心”。家长们认为孩子即将参加中高考了,就全力行动起来为孩子服务,更有甚者为了孩子放弃工作,做全职保姆。不仅一日三餐都精心准备,还给孩子买来营养品,不停地问寒问暖。在学习上百般过问,深恐孩子落在后面,有的家长还请家庭教师。其实,这些无形中给孩子增加了更大的压力。

扔掉您的“虚荣心”,代之以“尊重心”。在单位里孩子往往是家长谈话的话题,孩子的学习成绩和升上大学都会成为自己炫耀的资本。孩子争气,自己脸上就有光;孩子成绩不好,自己就很难为情。所以在家里经常拿自己的孩子和学习好的孩子比,有的家长将自己未完成的心愿强加在孩子身上,而不能根据孩子的学习情况,确定适合孩子的目标。

扔掉您的“自卑心”,代之以“自信心”。当孩子的成绩一时不理想时,家长不要着急,不能让孩子看见自己心神不宁,要给孩子坚定的信念。现在的每次考试都是查缺补漏的好机会,现在的考试成绩不能代表将来中高考的成绩。要知道,对于家长的愁眉不展、唠叨等一切自卑情结,孩子都会感受到。孩子能不急燥悲观吗?对孩子多鼓励,告诉孩子“你能行”、“向你的目标努力吧”、“路要自己走,你努力了,我们就满意了。”

扔掉您的“不顺心”,代之以“坚韧心”。如果您最近比较烦,您有话要说,有火要发,有苦要申,当心不要轻易转移或迁怒到孩子身上。孩子要“赶考”,您当然希望他(她)要集中注意力。你要坚信你有能力处理你的不顺心,别把忧虑、痛楚、愤怒过多地放在脸上。要知道您的执着、坚强、冷静都会给孩子产生积极的影响。

这段时间,除了调整好自己的心态以外,还要做好以下工作:

1、给孩子准备合理的饮食。多做孩子喜爱的食物,让孩子在紧张的学习之后可以轻松用餐。但各种保健品要慎用,稍稍不注意,会起到相反作用,如打乱孩子的生理周期。同时,应该注意孩子的饮食卫生,不宜让孩子吃生冷的东西,多吃一些清淡易消化的食物,使孩子健健康康,精力充沛地参加中高考。

2、调整好孩子的心理状态。不管孩子学习成绩怎样,家长都应该多鼓励和积极启发,使孩子以一颗平常心对待中高考。在树立信心的同时,又要做好考坏的准备,调整目标期望值,不要让孩子觉得,考不好就是世界末日。认真与孩子探讨“考不好怎么办”的问题,不要回避。回避会让孩子认为家长没有做好“考不上”的打算,从而加重思想包袱。

3、经常和老师交流。模拟考试后家长应和班主任、任课老师多交流,发现自己孩子有差距和不足后,就要利用不多的时间和老师共同帮助孩子提高成绩。但不要盲目给孩子买辅导资料,这样只会打乱他的复习计划,增加压力,孩子只要按照老师的布置,针对自己实际认真复习就可以了。

4、帮助孩子整理搜索有用信息。学生在高三期间,学习任务较重,一般没时间去看一些中高考指南的书籍资料,而志愿填报的重要性又众所周知,这时候家长应该把这项工作承担过来。同时,在进行资料收集时应注意资料的筛选、过滤,否则会加重孩子的阅读负担。另外,我省采用中高考分数公布后填报志愿,考前尽量不要跟孩子商量填报志愿的事,以免分散孩子的精力。

孩子能在今年的中高考中金榜题名,这是家长和老师共同的愿望。作为老师,我们深知肩上的责任,我们一直用拼搏奉献的精神激励自己,我们惟恐因为自己的失职与失误而贻误学生的前途。我们只有殚精竭虑倾注全部的心血,更多地关注学生的学习、生活与心理,才能帮助他们更好地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我们相信,有了家长的全力关心与支持,有我们老师辛勤、扎实的工作,有学生们顽强拼搏与不懈的努力,最后的胜利一定属于我们!

注:原标题:中高考期间,家长也要调整好状态


————————————————

采编:桐城网;(来源:齐鲁晚报;教师:山东省北镇中学/丁庆峰、张爽)

原链:http://news.ifeng.com/gundong/detail_2013_05/22/25592752_0.shtml

声明: 1、凡注明为其他媒体来源的信息,均为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也不代表本网对其真实性负责。您若对稿件处理有任何疑问或质疑,请即与桐城网联系,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处理。桐城网新闻热线:0556-6191218;

       2、桐城网原创新闻稿,多来源于实地走访和网友投递稿件审核之后编发,版权均属桐城网所有,未经桐城网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刊载、播放。将独家新闻私自修改水印标签另作它用者,责任自负。 桐城网邮箱:admin#itongcheng.com (投稿可用,使用时请将#改为@即可);客服QQ:1583285066。


声明:

1、凡注明为其他媒体来源的信息,均为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也不代表本网对其真实性负责。您若对稿件处理有任何疑问或质疑,请即与桐城网联系,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处理。

2、桐城网原创新闻稿,多来源于实地走访和网友投递稿件审核之后编发,版权均属桐城网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谢谢合作。桐城网新闻热线:0556-6191218;

投稿专用:tongchengwww#qq.com(注:使用时请将#改为@即可);客服QQ:1583285066。

来源:网络收录
撰稿:
责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