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令进入盛夏,自然界的蝉鸣虫唱组成了最原生态的交响乐章。7月中旬的一天正午,位于皖东大山深处的当涂县丹阳镇百峰安甸村的张大爷,一边忙着从河里捞鱼,一边乐呵呵地叨叨着自编的顺口溜:城里来了大学生,围着农村娃娃转,读书习字学文化,老汉我心里乐开了花,赶忙捉鱼又捉虾,犒劳有家不回的小先生。张大爷念叨的正是今年合肥师范学院启动的“2013暑期百所行知学堂”社会实践活动的一个缩影。
怎样把中国梦和党的群众路线的“大种子”植根于广阔天地间,怎样读懂留守儿童的眼神,怎样让青春的汗水散发出泥土与庄稼混合的馨香,怎样过一个有意义的暑假,眼下,合肥师范学院如火如荼开展的暑期“百所行知学堂”主题活动给出了最好的答案。
乡村支教,鲜活的双脚走在党的群众路线上
接地气,沐阳光,润雨露,合肥师范学院用行知小学堂勾画出党的群众路线的最微观、最生动、最鲜活标本。乡村支教,办行知学堂,从皖南丘陵到皖北平原,从周边社区到大山深处,哪里有行知学堂,哪里就有党员先锋挥汗如雨的身影。
进入7月以来,学校党委一班人分头率领院系党总支书记,冒着盛夏酷热,一路颠簸走进大山深处,一边看望小先生们支教情况,一边与当地大爷大妈们促膝谈心,在亲和的唠嗑中了解村民的精神需求。
在当涂县丹阳镇百峰安甸村,党委一班人得知给这里行知学堂当小先生的张敏到目前为止全村唯一的大学生,在求学之路上得到了乡亲们细心的照顾和帮助。进入合肥师范学院以后,在爱心感恩教育的感召下,在行知文化的引领下,一直想为父老乡亲们做点实事,今年学校启动了建设百所行知学堂的公益活动,她很受鼓舞,假期刚开始就在父母的支持下,利用自家堂屋建立起学堂,为村内的留守儿童们辅导功课。
在南陵县许镇,学校领导和中层党员干部深入到村民家中详细地了解留守儿童的情况,由于父母长年外出务工,无暇照顾子女,乡村留守儿童的文化教育和卫生安全教育成了一片荒芜之地。今年合肥师范学院在村中开办行知学堂,将当地的孩子们聚拢一起,启蒙心智、教辅课业,不仅让孩子们有效利用了假期时间,也让他们在与大学生哥哥姐姐的交流中开阔了眼界、增长了见识。看到合师的小先生们每天认真、耐心为孩子们辅导答疑,村民们都非常感动,他们有的把自家的婚房或堂屋腾出来当教室,有的烧火做饭犒劳小先生,有的在四邻八舍间广为称赞,村民们以这样最淳朴的方式表达对行知学堂的大力支持和感谢。听到群众最真切的呼声,党委成员表示,非常感谢“小先生”们的家长以及村民们对合肥师范学院“行知学堂”的支持,你们的支持和需要就是我们最大的动力,学校将努力把“暑期行知学堂”长期办下去。
“没想到晴天山路也这么难走,没想到山里的村民这么支持这么热情,没想到留守儿童这么渴望读书,没想到行知小学堂让听课的孩子与我们的教书小先生共同成长”,一位带队支教的年轻老师用了一连串的“没想到”表达他参与暑期社会实践的第一感受。
声明:
1、凡注明为其他媒体来源的信息,均为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也不代表本网对其真实性负责。您若对稿件处理有任何疑问或质疑,请即与桐城网联系,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处理。
2、桐城网原创新闻稿,多来源于实地走访和网友投递稿件审核之后编发,版权均属桐城网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谢谢合作。桐城网新闻热线:0556-6191218;
投稿专用:tongchengwww#qq.com(注:使用时请将#改为@即可);客服QQ:15832850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