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 的 那 一 边
童年的梦
童年时喜欢做梦,梦见自己不断向山坡上攀登,山的那一边是一个美丽的世界。
“月亮爸爸跟我走,捡个铜钱打烧酒,走一步,喝一口,我问黄老爹爹可要小黄狗”。夏天的晚上,我们七、八个小朋友总爱在一起做游戏。前面一个头,后面几个小朋友排成“一”字形,后面的人牵着前面人的衣襟,前面的头带着一串“小狗”,挨家挨户叫卖。有时月亮出来得很迟,我们就只能黑灯瞎火地闹着。我忿忿地回家问妈妈:“那山为什么挡住月亮呢?”妈妈说:“山那边也不是天一黑就有月亮,山那边还有山呢!”我总是想着:如果能够到山的那一边看看多好啊!
天有不测风云,六年级那年,我的父亲任语文老师。那些年,停课闹革命,开批斗会是常有的。有一天,我的父亲竟然也挂着“漏化地主分子”的牌子站在台上。仿佛有人指着我喊,那就是“漏化地主分子的儿子”。自那以后,每当听说开批斗会我就心惊肉跳。终于我甩掉了书包,在生产队争起了工分。我看到那些背着书包上学的同学,心里羡慕极了。
命运就是这么奇妙,务农十年的我竟然顶替父职当上了一名教师。我感谢务农时啃读的那些小说:古典的、现代的,繁体字、简化字,有的一知半解,有的似懂非懂。然而也是这些“书”成就了我当老师的梦,让我在几百人遴选教师的考试中名列前茅。
求教与求学
教学中,我深知自己知识的不足。教中学、学中教,周围的同志都是我的老师。我深深感到知识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也”的含义。学习成为我工作之余的第一件事。我把相关知识抄在纸片上背诵。一个偶然的启示,我背起“新华字典”上的释义。一年下来,竟然将一本《新华字典》的释义背完了。在桐城师范进修那年,我一心一意地啃读,放学后我不是在教室就是一人独自在师范后山的祈雨岭下苦读。我参加安徽省高教汉语言专科自学考试。整日里离不开书,信奉读书是人类最伟大的事业。似乎唯有读书才能使自己满足。自学考试最大的优点是花钱少,每科2元钱报名费就行了。由于潜心啃读,每科成绩都在80分以上。由此,我被评为安庆地区自学考试积极分子,安庆市自学考试优秀学员。可以说我是以优秀成绩拿到了专科毕业证书。我总是在想,等拿到专科证书后我就好好地休息休息。
没有了学习负担,总觉得好生空虚。1992年我又参加了安徽省首届高教自考汉语言本科考试。三年后,顺利拿到了毕业证书。
教中学知识不知不觉增长,学中教更能融汇贯通。
我在小关小学当校长的时候,由于缺少数学教师,我不得不改教高年级数学,没办法,有时先当学生,然后再现炒现卖。一年下来,真的学了不少,教学效果也很不错,我带三年毕业班数学蝉联同年级第一名,我真真体会到:只要用心,就没有过不去的坎。
92年8月我调到了笃山初中,这里山青水秀,人杰地灵。可是人们就是说这里的孩子是吃山芋长大的,智力不发达,很少有人能考取高中。于是乎,上级领导调整学校班子,强化师资建设,我协助新任校长做好教导工作。校长、主任均带初三课程,一年以后,升学率有了明显上升,“吃山芋长大的孩子不聪明”的言论不攻自破。随着升学率的提高,人们对这所初中的态度也有了明显改善,《桐城报》记者多次来校采访报道。实践证明,只要努力,就没有越不过的岭!
后来,我调任大关中心学校校长,由于“普九”建设,校内债台高筑,资金极度拮据,在领导班子精诚团结下,与老师一起闯过了难关。难忘的2007年10月4日“大关中心学校校友乡情联谊会”,几千名校友、当地名流会聚一起,中央教科所、安徽省教科院、安庆市教育局、桐城市领导莅临指导,学校被中央教科所确立为“十一五规划教育部课题实验校”。这次活动,提升了学校的品味,提高了教育质量。
也学涂鸦
与书结缘,喜欢看书,也羡慕别人写书。看到别人的文章发表,羡慕不已。从1986年开始,也学着写一些稿件。可是基本上投稿后都是石沉大海。有一次,接到“少年作文辅导”编辑部的一封信函,我辅导学生写的一篇作文拟被发表,我低落的写作热情又高涨起来。此后,我也曾组织学生投稿,当然,入选的是寥寥无几,却发现学生的写作兴趣与水平有了些提高。
初入教研之门,我是看到什么就做什么。有时辅导学生作文投稿,有时也写一些教学论文,有时又写一些教学设计,也写一些文学性的稿子。1998年发表于《安庆日报》(10月23日周末版)的《妈妈》,也是寄托对妈妈的怀念。1996年我在安庆校长培训班学习,当时安庆师范学院任其平老师对教学非常认真,鼓励我们从事教研,写一些教研论文。有一次要求我们上交一篇论文,他要亲自给每个人的论文批阅。过了两天,他再次上课时对我说:“你那篇文章写得比较好,你如果愿意,我可以向安庆师范学院《教研报》推荐一下。我当然是满口答应。没过几天,《教研报》1997年第二期刊登了我的文章《浅谈语文教学过程的艺术美》,这给了我莫大的鼓舞。
这篇文章虽然简单、粗糙,它却是我发表教研论文的第一篇。我真正尝试了自己作品变为铅字的喜悦。从此以后,我零零星星地发表了一些文章,尽管也多次搁笔,后来我又学着做课题研究,就这样从不懂到懂一些一步步向前。
2001年,我才学着做课题研究,首先是申报了安庆市级课题,2007年又申报了安徽省级课题。结题后,该课题荣获安徽省教科研二等奖。2009年申报了教育部课题,2011年结题,获得良好等次。这些课题的研究,全校教师由几个人参与到中青年全部参与,由怕写论文到按时交论文,提高了教研热情,也促进了学校教育质量的提高。
杏坛回声
走上杏坛,我是一路小跑,党的惠民政策给我们带来了教育的春天。首先圆了我的学历梦,每次填表,我毫无愧色地填上“大学本科”。 2012年3月我被评为安徽省特级教师, 还先后三次被评为安庆市教研先进个人,已出版三本学生用书。
《桐城文学》曾以《选择坚强》(2006年第2期)记载了我与同事们的奋斗足迹。我当时正处在刚接任大关中心学校校长后一段困难时期,是这篇报告文学给了我精神上的鼓励,让我在逆境中愈加坚强。我感谢《桐城文学》的作家同仁们在听取了学校的境况介绍后,采访了许多正直有责任感的学校师生。他们了解情况后说到:正气要扶,你这个“土专家”的精神面貌佳,我们扶定了。这篇报告文学的刊出,无疑对我的工作有着很大的支持,也是对我的勉励,我增加了努力奋进的信心!
回眸往事,每一次“攀山”正是在圆我儿时的梦。
尽管,翻过一座山还有一座山。然而每座山的那一边都有秀丽的风景,每一次翻山后都有新奇的感受!
我踮望着,山的那一边!
----------------
采编:桐城网;作者:吴惠平;注:作者为卅铺中心小学校长;稿源:http://www.tcjy.cn/include/web_view.php?id=10488
声明: 1、凡注明为其他媒体来源的信息,均为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也不代表本网对其真实性负责。您若对稿件处理有任何疑问或质疑,请即与桐城网联系,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处理。桐城网新闻热线:0556-6191218; 2、桐城网原创新闻稿,多来源于实地走访和网友投递稿件审核之后编发,版权均属桐城网所有,未经桐城网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刊载、播放。将独家新闻私自修改水印标签另作它用者,责任自负。 投稿专用:tongchengwww#qq.com(注:使用时请将#改为@即可);客服QQ:1583285066。
声明:
1、凡注明为其他媒体来源的信息,均为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也不代表本网对其真实性负责。您若对稿件处理有任何疑问或质疑,请即与桐城网联系,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处理。
2、桐城网原创新闻稿,多来源于实地走访和网友投递稿件审核之后编发,版权均属桐城网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谢谢合作。桐城网新闻热线:0556-6191218;
投稿专用:tongchengwww#qq.com(注:使用时请将#改为@即可);客服QQ:15832850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