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安徽省桐城中学120周年校庆专题
  • 桐城锌米
当前位置: 桐城 > 桐城新闻

异乡桐城:35家单位获评桐乡首届“敬老文明号”

2015-02-08 来源:网络收录 撰稿: 浏览次数: 我来说两句
关键字:

自桐乡市开展“敬老文明号”创建活动以来,各涉老部门、为老服务组织积极参与,开展了各具特色的活动,涌现出了一大批为老年人提供优质服务的为老服务岗位、行业等敬老文明单位和集体,近日评选结果揭晓,桐乡市社会福利中心、杨家门社区、乌镇养老服务中心等35家单位和集体获评桐乡首届“敬老文明号”。

乌镇养老社会服务中心坐落于浮澜桥村谭家湾,至今已经有20多年的历史,目前共有五保户、社会寄养人员等64名老人在此颐养天年。2011年,乌镇投资了500多万元,扩建了住宅、活动房、食堂和辅助用房,现在中心内体育运动、休闲娱乐设施等一应俱全,改扩建后的养老社会服务中心大大改善了老人们的居住环境。

“炎热的夏天,我们在一部分老人房间里安装了空调,明年准备把所有房间都装上空调,让老人能清凉度夏。”乌镇养老社会服务中心主任凌晓红说,中心内的老人多数都是农村孤寡老人,普遍缺少情感上的关怀,中心工作人员体贴入微地了解老人的需求,帮助他们解决生活中的烦恼。“中心的服务质量有了很大改善,我们生活也舒心多了。”五保户老人范大爷高兴地告诉记者。

“敬老文明号”创建活动不是形式主义、走走过场而已。这段时间,桐乡各级养老机构以创建“敬老文明号”为契机,查摆工作中的不足,均取得了较大成效。

养老服务质量要提高,只靠整齐划一的行政指令是行不通的,各机构还得因地制宜,创新为老服务方式。记者了解到,老年人占比较大的杨家门社区立足本地实际情况,以社区服务为载体,组建了“银龄之家”居家养老服务照料中心,为社区老人提供了一个休闲娱乐、健身运动的好去处,也极大丰富了老年人的晚年生活。

农村地区养老服务机构的老人能否享受到和城里老人一样的生活环境和服务,这一点是桐乡未来提高全市老年人幸福指数的关键所在。屠甸镇万星村养老服务中心虽地处乡镇,但条件一点也不比城里差,中心内设有棋牌室、健身房、图书室等,为村里的空巢老人提供了社区式的养老服务。近来,该中心又通过建立“七心为老”的工作机制,提高了服务质量,让村里不少老人乐开了花。

桐乡市老龄办负责人表示,“敬老文明号”创建活动的开展,对于全市各涉老部门深入开展为老服务、保障老年人合法权益、提高老年人生活质量等都具有重要意义,也在全社会形成了尊老爱老的良好风尚。

桐乡市民政部门还将从获评桐乡首届“敬老文明号”的单位和集体中择优推荐参加嘉兴市及省级“敬老文明号”的评选活动。


稿源:http://www.cnjxol.com/xwzx/jxxw/qxxw/tx/content/2013-09/02/content_2889112.htm


声明:

1、凡注明为其他媒体来源的信息,均为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也不代表本网对其真实性负责。您若对稿件处理有任何疑问或质疑,请即与桐城网联系,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处理。

2、桐城网原创新闻稿,多来源于实地走访和网友投递稿件审核之后编发,版权均属桐城网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谢谢合作。桐城网新闻热线:0556-6191218;

投稿专用:tongchengwww#qq.com(注:使用时请将#改为@即可);客服QQ:1583285066。

来源:网络收录
撰稿:
责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