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安徽省桐城中学120周年校庆专题
  • 桐城锌米
当前位置: 桐城 > 桐城新闻

桐城文化产业成发展新亮点

2015-02-08 来源:网络收录 撰稿: 浏览次数: 我来说两句
关键字:

上半年,桐城市接待游客突破143.6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14.8亿元;2012年,该市文化产业实现总产值35亿元,约占年度GDP的18%

桐城市在建设和谐魅力新文都的过程中,充分发挥独特的文化资源优势,全面而深刻地彰显桐城文化的独特魅力,不断提升桐城文化现实生产力。上半年,桐城市共接待游客突破143.6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14.8亿元。

项目带动产业发展亮点

近日,国家4A级旅游景区桐城活海景区开园,景区停车场内已停满了大大小小的车辆,有来自江西、湖北、江苏等地的团队游客,也有来自安庆、池州、合肥周边的自驾游客,当日客流量突破12000人次。在桐城,像活海景区这样通过项目化运作发展文化产业的例子很多。总投资8.8亿元的孔城老街一期工程基本建成,并于去年5月正式接待旅游团;总投资近10亿元的桐城玉雕文化产业园日前竣工,是目前国内最大的徽派玉雕生产基地,能容纳商户1200多户,近万人集中贸易;投子山文化园项目、宰相府重建工程等正在规划筹建中。

近3年来,桐城市重点文化项目建设投入累计达30亿元。2012年,全市文化产业实现总产值35亿元,已经约占年度GDP的18%,文化产业已成为桐城市新的经济增长点和发展新亮点。

改革激发文化精品迭出

桐城以文化领域的改革创新为动力,率先在安徽省启动国有文化社团改革,桐城市黄梅戏剧团转企改制圆满成功后,精品力作接踵而出。继黄梅戏《胭脂湖》登上荧屏、揽获中国(安庆)黄梅戏艺术节“金黄梅奖”之后,该市又投入200余万元,推出黄梅戏《桐城六尺巷》、《惊天一兰》等精品力作。

其中《桐城六尺巷》不仅获文华奖提名奖,而且改编成数字电影在央视戏曲频道全剧播出。该市还按照做大做强做精的思路,把建设文化载体和打造特色品牌紧密结合起来,不断开发出富有吸引力、竞争力和影响力的旅游品牌,相继推出了桐城文化节、文都讲坛、北大企业家论坛桐城基地等知名文化品牌,“桐城派文化”、“黄梅戏”、“父子宰相”、“嬉子湖湿地生态”等一批成熟的文化旅游品牌的影响力不断攀升。

文化服务设施日益完善

日前,成功冠名“国字号”的中国桐城文化博物馆正进入外立面装修完工、内部展陈布置阶段,预计今年底将投入运营。该馆集桐城派文物陈列、桐城派名人故居、桐城科举文化、旅游观光为一体的专题文化博物馆,建成之后,既是桐城文化的展示中心、桐城派文化的研究中心,又是广大市民的休闲中心、青少年学生接受儒家文化的教育中心。

桐城市按照公益性、均等性、便利性要求,加强公共文化设施建设,提高公共文化服务能力,在文化大繁荣大发展的同时,让百姓享受到越来越多的文化大餐。市科技馆、图书馆、体育馆等一批重点文化工程相继建成并投入使用。全市15个镇(街道)综合文化站、219家农家书屋全部建成并投入运营,加快实施广播电视村村通、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农村数字电影放映等重大文化工程,博物馆、图书馆和文化馆(站)全部实现免费开放,文化下乡活动逐年丰富,严凤英戏迷俱乐部、青草腰鼓队等民间文艺团体常年活跃在基层,极大丰富了城乡居民文化生活。


----------------

采编:桐城网;稿源:http://tc.ahxf.gov.cn


声明:

1、凡注明为其他媒体来源的信息,均为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也不代表本网对其真实性负责。您若对稿件处理有任何疑问或质疑,请即与桐城网联系,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处理。

2、桐城网原创新闻稿,多来源于实地走访和网友投递稿件审核之后编发,版权均属桐城网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谢谢合作。桐城网新闻热线:0556-6191218;

投稿专用:tongchengwww#qq.com(注:使用时请将#改为@即可);客服QQ:1583285066。

来源:网络收录
撰稿:
责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