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安徽省桐城中学120周年校庆专题
  • 桐城锌米
当前位置: 桐城 > 桐城新闻

桐城市:城乡结对共建成为转作风强服务的新平

2015-02-08 来源:网络收录 撰稿: 浏览次数: 我来说两句
关键字:

   为加强基层党建区域统筹,实现城乡党建互促共进,服务于城乡一体化发展大局,桐城市扎实推进城乡基层党组织结对共建工作,并将其作为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有效载体,推动领导干部深入群众、改进作风制度化,促进基层党组织联系群众、服务群众常态化。 

   科学谋划,完善结对方式。为继续深化城乡基层党组织结对共建工作,出台实施意见,实施“四联四强双争”工程,通过机关联农村、企业联农村、驻地联社区、外地联本地,建强战斗堡垒、壮大主导产业、改善民生条件、浓厚干群情谊,各共建对子争做结对模范、争当共建先锋。全市198个村和农村社区实现结对共建全覆盖。同时安排128个镇级单位与后进村结对。鼓励镇村党组织“登高望远”,拓展共建视野,学习外地鲜活经验,我市大关镇与合肥市包河区烟墩街道、新渡镇老梅村与岳西县响肠镇无愁村结成共建远亲,相互学习借鉴,提升工作成效。探索开展“村企联建·互动双赢”活动,村党组织与落户企业党组织发挥各自优势,企业支持村级发展,解决劳动力就业;村级为企业生产经营提供服务,协助管理本地员工。嬉子湖镇朱桥村党总支与辖区企业桐城市福润包装材料有限公司党支部结对后,积极开展活动,成效显著,双方都受益匪浅。福润公司党支部无偿为村里建设600平方米明清风格的村部,大大提升了该村的为民服务条件,吸纳200名农民就地就业,全村人均增收2000元;村党总支成立协调协调服务队,及时高效帮助企业处置一些矛盾纠纷,招收企业员工等,千方百计为企业发展排忧解难、保驾护航。 

   资源共享,丰富载体活动。共建双方将党建资源共享共用,党建经验互学互鉴,增进交流、一同活动,结对村日益成为机关单位了解社情民意的窗口,锻炼年轻干部的舞台,改进工作作风的阵地,增进干群情意的纽带。结对单位共选派年轻干部担任共建联络员74人,到结对村挂职锻炼11人。共建双方共上党课290次,集中培训村党员干部2900余人,共过组织生活349次,共同组织文体活动267次,开展为民志愿服务393次,走访慰问群众4400余人。市计生委与结对村一同创新思路,积极宣传计生政策,联合“桐城女孩网”组织党员干部入户宣讲,进一步增强村民优生优育观念,取得良好效果,其这一做法正在全市推广,并得到国家计生委领导的充分肯定。市供电公司与结对村每年共同举行2次党组织生活会,并通过交流学习经验、互通支部工作情况、作形势报告、参观重点工程等形式,开展党员干部结对互访、互学、互助等活动,并选派1名党员到村担任经济发展信息指导员,结对村选派2名党员代表到供电公司担任党风廉政监督员,使农村供电所行风得到改进。市卫生局多次组织医院专家到结对村送医送药,赠送药品2800余元,接受义诊人数达198人次,同时指导帮助村卫生室规范配备药品,指导健全村民健康档案。市财政局每年组织单位人员捐款,党组成员每人不少于500元,其它人员不少于200元,由主要负责人带队到结对村进组入户,走访群众,给山区贫困户送去关怀和温暖。市科协定期深入结对村开展科普讲座,共谋发展大计,“一对一”帮助困难党员制定脱贫致富计划。 

   帮办实事,解决急难怨盼。共建双方充分利用各种优势,把支持结对村加快经济发展、增加群众收入、改善生产生活条件、扶贫帮困助弱作为结对共建工作的重要抓手。全市结对单位领导班子成员经常到结对村走访民情,召开村两委座谈会,共到结对村调研指导469次。全市结对单位共为结对村争取项目99个,办实事好事748件,支持结对村资金343.8万元,共结对帮扶困难党员群众1758人,结对帮扶留守儿童623人,捐助资金49.9万元。市安监局与缸窑村结对后,积极协调水利、交通等部门,筹资44.5万元修建4.4公里水泥公路和通村民组小桥,维修引水渡槽、当家塘,新建一个700㎡村民健身广场,帮助5户贫困户实行危房改造。市委统战部为结对村经济发展出谋划策,成功引进3家企业入驻结对村,在活跃村级经济的同时为170多人提供了再就业机会。市卫生监督所帮助结对村争取到小农水改造工程,共投资1000余万元进行农田整治,使该村农田路成网、渠相通,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市行政执法局与伊洛村结对后,选派1名年轻干部到村任第一书记,支持征迁拆违,同时抽调2名干部到双新开发区大队帮助工作,多次调集执法人员支持统一执法行动。 

   采编:桐城网;稿源:农组办

   文章友情链接:http://tc.ahxf.gov.cn/xwzx/tcxw/398021.SHTML

声明:

1、凡注明为其他媒体来源的信息,均为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也不代表本网对其真实性负责。您若对稿件处理有任何疑问或质疑,请即与桐城网联系,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处理。

2、桐城网原创新闻稿,多来源于实地走访和网友投递稿件审核之后编发,版权均属桐城网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谢谢合作。桐城网新闻热线:0556-6191218;

投稿专用:tongchengwww#qq.com(注:使用时请将#改为@即可);客服QQ:1583285066。

来源:网络收录
撰稿:
责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