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安徽省桐城中学120周年校庆专题
  • 桐城锌米
当前位置: 桐城 > 桐城新闻

桐城市多举措推进秸秆综合利用

2017-05-16 来源:网络收录 撰稿:杨大祥孙传银 浏览次数: 我来说两句
关键字: 秸秆

 “秸秆综合利用提升工程”是今年安徽省新增的6项民生工程之一。今年,桐城市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为指导,以秸秆综合利用为主线,以提高秸秆综合利用率和耕地质量提升率为目标,坚持“政府引导、市场导向、企业主体、农民参与、布局合理、因地制宜、高效利用”的原则,加快技术进步,完善产业体系,加强政策支持,多举措推进秸秆综合利用规模化、专业化、产业化发展,确保全市秸秆综合利用率达85%以上、秸秆还田面积达到60万亩。

  推进秸秆机械还田

  因地制宜发展稻麦联合收割机加装粉碎装置、秸秆灭茬机、秸秆掩埋深翻犁等秸秆还田适用机械装备,科学采用粉碎还田、深翻深耕轮作等方式,提高耕地质量,提升利用效果,在有条件的地方每2—3年基本要进行一次还田耕地深翻作业;开展不同秸秆还田强度对比试验,加强秸秆还田环境下病虫草害发生规律研究,采取切实可行措施,控制病虫草害发生,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技术模式,实现绿色增产、资源节约和生态环保。

 

  提升秸秆综合利用

  该市根据实际,重点扶持秸秆固化成型燃料、秸秆育苗基质和秸秆发电等秸秆综合利用,壮大生产规模、促进产业化发展。实施以食用菌栽培为重点的秸秆基料化利用,重点推广平菇、双孢蘑菇、草菇、秀珍菇、大球盖菇等能够充分消耗秸秆的种植模式,鼓励有机肥厂收购食用菌废料,生产有机肥实现循环利用。鼓励企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种(养)大户开展秸秆原料化、肥料化以及饲料化综合利用。

  利用秸秆转化能源

  一是积极推进以秸秆为原料的规模化大型沼气工程建设。结合美丽乡村建设,重点扶持秸秆沼气集中供气项目。二是积极推进户用沼气池改造。大力推广以秸秆为原料制沼气技术,构建秸秆-沼气-沼肥还田等农业循环利用模式。三是积极推进秸秆固化成型燃料。各地要加快发展建设秸秆固化成型燃料,要结合美丽乡村建设,建设1处以上秸秆小型固化成型燃料生产点,并配套推广不低于100台生物质户用气化炉。四是建立健全农作物秸秆收储运体系。按照“划片收储、集中转运、规模利用”原则,全市范围合理布局建设5-10个秸秆储运站,鼓励购买秸秆打捆机械,建设收储转运设施设备,培育秸秆收储经纪人。坚持市场化推动,建立健全农作物秸秆收、储、运体系。

  强化秸秆禁烧监管。

  按照“空间覆盖无空白、职责落实无盲区、监督管理无缝隙”要求,建立以镇(街道)为单位、村(居)为基础、村民组为单元的网格化管理体系,落实驻守、巡查和值班制度。各镇(街道)、双新开发区设置监控点、组织流动哨,加大执法力度。在午、秋两季禁烧重点时段,对重点区域实行24小时巡查,及时发现、应对和处理秸秆焚烧行为;相邻地区建立秸秆焚烧信息通报制度,加强协调合作,实行联防联控,共同防范跨区域秸秆焚烧事故发生;公开举报电话,接受群众监督,对发现和举报的火点半小时内要组织人力物力到现场进行扑灭;做好离田秸秆的巡查监管工作,做到离田秸秆集中收储,不得随意堆放路边、河边、田边,消除秸秆焚烧隐患和对水体、土壤的污染。重点加强对种植大户的管控,对违规焚烧秸秆的示范龙头企业、示范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家庭农场将一律取消示范称号和各项优惠扶持奖补政策。同时该市禁烧办成立督查组,禁烧重点时段进行督查暗访,非重点时段不定期抽查,将督查结果由禁烧信息平台及时通报

来源:网络收录
撰稿:杨大祥孙传银
责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