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安徽省桐城中学120周年校庆专题
  • 桐城锌米
当前位置: 桐城 > 桐城新闻

座中要言犹在耳—2014年“两会”代表、委员讨论

2015-02-08 来源:网络收录 撰稿: 浏览次数: 我来说两句
关键字:

   1月15日下午,出席“两会”的市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就《政府工作报告》展开热烈讨论,针对城市建设、工业立市、农业农村、文化旅游、社会民生等话题,大家畅所欲言,要言不凡,忠心可鉴


   让城市更美好

   针对《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的“城市建设要强化长效管理,优化人居环境”,代表、委员们纷纷建言献策。

   市政协委员王金龙说,要加强社区建设,提高社区管理水平,不断提高社区居民的满意度和幸福感。特别是要加大舆论宣传,让广大社区居民积极参与社区建设,形成“社区是我家,建设靠大家”的良好社会氛围。

   市政协委员操兵说,市民广场经改造后成了积聚人气的绿岛,这很好。广场南侧设立环岛,车行其流,这也不错。问题是:因为没有一个红绿灯,给行人过马路带来严重不便,人车争道,险象环生。我建议在广场四个路口修建地下人行通道或人行天桥,解决群众过路难的问题,也让车辆环行更加顺畅。

   市政协委员姚向中说,提升城区形象,必须大力发展城市公交。公交发达了,上路私车就会少起来,马路就会宽起来,群众出行就会更方便。此外,出租车管理必须规范,中高考、春运期间决不容拒载、私自涨价,严厉打击火车站的黑出租,努力打造好“城市交通”这张名片。

   市政协委员徐林说,在加大城市基础设施投入的同时,更要重视提升市民公共道德水平。市民皆是文明人,城市才是文明城!

   促进工业经济转型升级

   加速工业经济转型升级,是代表、委员们关注的一大焦点。有些不容忽视的“细节”从他们的发言中流露出来。

   市政协委员汪澍说,《政府工作报告》指出:一要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二要招大引强。我觉得还应加上“扶持小微企业发展”,让它为农村城镇化提供动力,带动第三产业发展。

   市人大代表杨长根说,做一样东西要做得专、做得精。我认为企业不要大而全,也难以做到大而全,小而精是一条可持续发展之路,这方面要学习德国企业的发展理念。

   市人大代表李斌商说,目前桐城企业很难招到年轻人,即使招到了,也难留得住。这要引起高度重视,想办法吸引外出青年返乡就业。保护了劳动力资源,就保护了实体经济。

   市政协委员齐东晖说,从工业到农业,有些项目必须要科学论证,比如美好乡村示范点要建公厕、城乡公交还未一体化就建好农村的候车亭、有些招商项目开工了好几年仍然只见长草工地,这些不切实际、华而不实的“面子工程”,必须杜绝。

   强农业,富农民

   农业强、农民富、农村美,是建成全面小康社会的基石。代表、委员们对“三农”工作关注度最高。

   就“稳固农业基础,保障粮食安全”,市政协委员、种粮大户姜斌说,2013年大旱给我市农业生产敲响了警钟。我建议2014年政府要加大财政投入,推进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可学习外地经验,在龙眠河、挂车河、大沙河等主要河流分段修建橡胶坝,这样既能蓄水灌溉,又可防洪保安。

   市政协委员王学勤说,扶贫工作不能仅限于送钱送物,“村化缘、领导批、帮扶单位挤”出来的扶贫资金,相对于贫困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来说,不过是杯水车薪。促进贫困地区改貌,重点还应放在扶持产业发展、人的素质提高上,贫困人口有了致富的一技之长,脱贫才有希望,农民富才有基石。

   市政协委员汪明英说,我们要借鉴四川凉山州冕宁县复兴镇建设村的经验,实行土地入股、资金入股、贷款入股,进行土地、产业和资金的复合性流转,真正让农民得实惠。

   市人大代表江国祥、姚路生说,今后美好乡村建设要与小城镇建设做好衔接,结合实际,统筹规划,避免重复建设。市人大代表汪志房说,农村环境污染严重,农民的生产生活习惯亟待改变,要引导农民实施清洁工程。政府要整合资金,加大对美好乡村建设的投入。

   促进文化、旅游融合发展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加快建设一批重点旅游项目,提升旅游业发展水平”,代表、委员们就此提出了诸多建议。

   市政协委员张卫东说,目前,老街的现状令人堪忧。大量现代建筑的嵌入,破坏了老街原有的建筑风格。虽然现存老街居住功能、商业功能已经退化,但其文化功能、史料功能、旅游功能正日显价值。“老街”若能保护好,将极大提升桐城地域文化名片含金量,为争取“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加分,还能直接将文化资源优势转化为旅游产业优势。如何保护老街,我建议:一、迅速启动老街保护工作。设立老街保护基金,请专家学者进行论证,做好调查、摸底、登记工作,制定保护、开发整体规划。二、坚决制止私自改修搭建房屋。相关部门要做好保护老街的宣传工作,建立老街房屋修缮审批制度,制定可行的保护措施。三、加大对老街的宣传推介力度,让更多的人知道桐城不仅有影响中国文坛数百年的“桐城派”,而且还有诗一般韵味的桐城老街。

   持续改善民生

   聚集民生问题是本次“两会”一大特点,改善民生方面的代表建议、委员提案最密集。

   市人大代表王桂廷、杨柳青等很多代表针对我市教育事业建言:政府部门要尽快设法解决师资队伍老化、教师在岗不在编等问题,大力提升我市义务教育水平。市政协委员郭黄胜说,建立职业教育联席会议制度,成立职业教育专项基金,合力推进桐城职业教育发展,培养更多高技能人才。

   市人大代表陈宏彬说,因工作环境以及医改政策的影响,山区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矛盾依然突出,建议上级部门给予山区卫生单位一定的资金和政策扶持,缓解山区群众看病难、看病贵。市人大代表段树宜说,为更好的方便群众、服务群众,要早日恢复山区镇的金融服务网点。

   市政协委员金明建议,进一步加强食品安全“从农田到餐桌”的全程、无缝隙监管。市政协委员刘除立说,在饮用水水源保护上,不能城乡有别。沿嬉子湖3镇20余万人靠嬉子湖吃水,至今每个取水点都未划定保护区,环保局、水产局都“有理由”踢皮球。我们必须拿出实招,合理划定嬉子湖面的旅游区、水产养殖区和取水保护区,让沿湖群众喝上安全水、放心水!市政协委员王晓志说,今年,城市小区开征污水处理费,必须要加强对城南污水处理厂的全时段监控,确保这笔钱真正用在污水处理、能处理好污水上。

   市政协委员尹昌文说,目前,我市养老事业不够健全,是亟待解决的社会问题,政府要未雨绸缪,加快诸于敬老院等一系列民生工程的建设,促进社会和谐。

   宏论在耳,道路在前。有倾听,更要有行动!我们相信:待得来年再聚首,回望我们生活中的那些改变,有些人、有些话、有些事,足以让我们心生感动和敬意!

   采编:桐城网;稿源: 桐城报道  

   文章友情链接:http://www.tongcheng.gov.cn/showWebNoteList.action?newsId=7102&flag=3&x=1


声明:

1、凡注明为其他媒体来源的信息,均为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也不代表本网对其真实性负责。您若对稿件处理有任何疑问或质疑,请即与桐城网联系,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处理。

2、桐城网原创新闻稿,多来源于实地走访和网友投递稿件审核之后编发,版权均属桐城网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谢谢合作。桐城网新闻热线:0556-6191218;

投稿专用:tongchengwww#qq.com(注:使用时请将#改为@即可);客服QQ:1583285066。

来源:网络收录
撰稿:
责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