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创业扶持专项资金 助力妇女创业
在省妇女创业扶持转移支付资金的引领下,桐城市妇联积极作为,激发巾帼不让须眉的豪情,团结带领广大女性,在创业大潮中奏响了激越的音符,抒写出精彩的篇章。
精准投放确保项目落地生根
2016年安徽省妇女创业扶持转移资金项目在我市共有4个,其中“徽姑娘”女子专业合作社项目3个,农村留守儿童关爱服务项目1个。
选准项目实施人,是项目成功的关键。为保证项目落地生根。市妇联择优选点,经过各镇、街道妇女组织的摸排,4月初,市妇联联合财政局、农委等部门召开省妇女创业扶持专项资金项目评审会,对摸排出的企业进行量化考核,结合脱贫攻坚工作的需要,确定了省妇女创业扶持转移支付资金3个项目点。
唐湾镇长岭村是建档立卡贫困村,是我市最偏远的乡村之一。这里有多年养蚕的历史,但由于市场价格的低迷,养蚕人看不到出路。村妇联主任魏桂青发起成立长岭蚕桑女子专业合作社,把一家一户的养殖变成了由“合作社+公司+农户”的联合体,团结留守妇女居家创业。合作社牵头,聘请了高级农艺师李道才担任技术顾问,累计培训社员500人次。为解除蚕农的后顾之忧,该社引进先进的蚕茧烘干设备,建立标准化烘干厂房,统一初加工,统一销售。黑河组彭翠云养蚕多年,她说:“有魏主任带我们一起干,心里有底了!”该社的目标是,带动300余户农民标准化养殖,发展桑园1000亩。
龙眠山峰峦叠翠,环境优美,是桐城小花的主产区。忽皮岭茶叶专业合作负责人王海燕在父母的支持下,选婿上门,做活“茶”经济。忽皮岭茶叶专业合作社生产的桐城小花在第三届桐城小花茶评比大赛中,荣获三等奖。该社利用专项资金,引进国家级良种茶叶凫早2号新品种,大范围开展示范栽培,并带动茶农进行低产老茶园改造。采茶时节,该社组织“女子采茶队”,带动200多名留守妇女就业,其中有80多人是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妇女。为方便社员交流,王海燕建立了桐城小花种植管理技术交流微信群。5月底,该社组织社员赴合肥,观摩省第十一届国际茶产业博览会,极大开拓了茶农的视野。
因为不愿意被“朝九晚五”的生活所束缚,朱龙卫怀揣着中国科技大学物流工程硕士毕业证,回乡创业,成立龙卫茶叶专业合作社。除下乡举办茶叶栽培加工专业技术培训班外,该社在市电商园开设“龙卫茶社”,吸收女性社员,常年开展茶艺培训,将桐城本土文化融入冲茶、炒茶、包装、销售过程中,通过多种途径推介桐城小花茶和悠久的桐城文化。该社创造性的举办了“2016桐城.吕亭首届乡村采茶节”,发挥互联网思维,线上线下互动,线上“遗世美人茶艺师”大赛与线下茶艺表演相结合,线上访问量超过1000万。茶叶采摘季节销售茶叶8000斤,为当地茶农增加茶叶销售收入300余万元。
“徽姑娘”女子合作社充分发挥牵头、示范、引领作用,因地制宜开展活动,为新时期妇女创业提供了平台,拓宽了思路。
跟踪服务确保项目开花结果
为确保项目实施有声有色,可管控,见成效,能示范,桐城市妇联会制定了严密的实施方案,联合市财政局印发了省妇女创业扶持资金使用管理的实施意见、管理办法和绩效评价办法,转发《安庆市实施省妇女创业扶持转移支付资金项目管理细则(试行)》的通知,明确了项目实施的“时间表”和“路线图”。
桐城市委副书记谢文婕任创业扶持转移支付资金项目领导小组组长,各相关单位为成员。项目实施期间,桐城市妇联对项目硬件设施建设、软件资料收集、台账建立、配套资金使用等情况跟踪督查,规范资金的管理使用、项目的组织实施。桐城市妇联主席殷惠红带领一班人,一次次亲历项目实施现场,实地指导。为发挥镇、街道妇联组织的作用,桐城市妇联还组织项目点所在镇妇联主席赴怀宁县、宜秀区观摩学习,增强实施项目的指导合力。
为使省妇女创业扶持转移支付资金项目起到带动和示范作用,更好的促进精准扶贫,桐城市妇联着重抓了两个方面的工作,一是坚持市妇联引导,镇妇联参与,项目点抓落实,突出特色,打造亮点,做好各类项目工作。二是立足科学发展,积极探索留守儿童关爱服务新形式,加大农村留守儿童关爱力度,让更多的留守儿童受益;充分发挥三个“徽姑娘”女子专业合作社的品牌带动作用,带领周边妇女群众共同致富,展示桐城妇女能创业、会创业的精神风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