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在国家鼓励大户种植政策的刺激下,双港镇80%的田地均由外地流入人口承包经营。但2016年的极端天气,让这些承包大户的农业生产遭受了毁灭性的打击:先是6月底7月初持续超强暴雨的袭击,使95%的农作物毁于一旦,随后,接踵而至的持续高温干旱天气,让幸存下来的2000多亩水稻遭受空前的炙烤,而进入10月份,被洪水毁掉生机空旷旷的大田准备翻耕迎接午季作物的耕种时,连绵不绝的降雨又不期而至,严重影响了午季作物特别是油菜的出苗和成苗,秧苗素质差,缺苗现象特别严重。农业生产的所有关键段均与极端天气相伴而行,种植大户遭遇了种植生涯中最大的挫折。
面对灾情和困境,面对种植户殷切的目光,双港农业站全体技术人员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积极投身到抗灾救灾和指导恢复生产中去,千方百计挽救种植大户的损失。
一、摸清底细,指导自救。
面对空前持久的高温干旱气候,农业站技术人员冒着酷暑,深入田间地头,在第一时间内摸清全镇农田水毁情况,迅速制定了洪涝灾害恢复措施;同时充分利用技术优势,指导受灾大户科学利用减灾技术,开展生产自救,在午季作物生产季到来之前,未雨绸缪,制定了午季作物的栽培技术方案,引导种植大户合理布局,增加收入,减少前期灾害造成的损失。
二、多措并举,千方百计恢复生产。
一是因地指导,对受灾较轻田亩采取科学补救措施。农技人员深入种植大户水毁现场,认真摸清各地损失情况,确定了洪涝灾后该镇山明、潘赛、长枫、徐杉等村约2000亩水稻未遭水淹,水淹受损水稻约1000亩,适宜补改种面积约1000亩。针对这三种不同情况,农业站与受灾大户一道逐田查看,结合田间受灾情况,合理安排,密集实施各项科学合理的补救措施,从而达到强化完善未受淹水稻的当前生产措施,促使获取更高产量和赋予水淹受损田块更多更好的恢复措施,以最大程度地降低损失。另外及时联系调拨“早翻晚”种子2万斤,下放到能够适宜补种的种植大户手中。二是科学施药,减少病虫害。高温烈日下,农业站对约2000亩未受水淹幸存的水稻田启动应急方案,指导种植大户科学引水灌溉,在水稻孕穗期喷施叶面肥料和调节剂,减轻高温热害。另外在超强度的高温下,农技人员通过多次深入田间调查,发现田间的主要病虫害如纹枯病、稻瘟病、稻飞虱、螟虫等发生为害极轻,对水稻造成的损失也极小,所以及时预警种植大户减少或者免除了田间药剂防治,从而减少了投入。三是实施新项目,推广新品种。在上级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引进和实施了“双千工程”、“沃土工程”、“菜篮子工程”等一批项目,面积共计约1500亩,这三个项目的实施主体分别为桐城市海潮家庭农场、真宝家庭农场和广大家庭农场,三大农场的法人代表均是来自枞阳的外乡人,双港农业站全程提供技术指导,大力推广应用新技术新品种,提高水稻和午季作物的产量和质量,使他们享受到贴心的、均等化的真情服务。
三、举办业务培训,兑付农业保险。
今年夏秋空闲时节,农业站组织了全镇种植大户参加了市农广校和市农委举办的为期15天的理论课学习和实践课观摩相结合的新型农民培训活动,有效提升了种植大户的种植水平和眼界。其中外来种植户叶伟、汤正稳、周广情等学员全程参与了这些培训活动,收获颇多。洪涝过后,双港农业站积极主动地联系、配合国元保险、政府、市农委、市种植业管理局等部门做好善后工作,第一时间内完成绝收田块的统计、核实,督促相关部门及时兑付保险赔偿金,化解大户们的燃眉之急,让他们深刻体会到国家惠农政策带来的暖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