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安徽省桐城中学120周年校庆专题
  • 桐城锌米
当前位置: 桐城 > 桐城新闻

评论:试论结构性改革攻坚

2016-09-13 来源:网络收录 撰稿:一戈 浏览次数: 我来说两句
关键字:

     桐城市委十四届二次全委(扩大)会议指出,当前,结构性改革攻坚在即,我们要正确审视发展形势,找准差距,突出重点,加快跨越赶超步伐。那么,攻坚的目标是什么呢?如何选择突破口呢?

  攻坚涉及跨越赶超,发展是变革的函数。在漫漫的历史长河中,农业与家庭手工业结合的产业结构,使中国经济“停滞”了几千年。对此,我们从桐城改革发展的历程中看得很清楚,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乡镇企业的突飞猛进彻底颠覆了“以农为主”的产业结构。此后,以传统制造业为代表的工业经济成为桐城的支柱产业。可见,如果不能打破产业结构的“固化”,必然导致经济发展的“停滞”。从这个意义上讲,结构性改革就是一场革命。

  攻坚要选准突破口,建构新的主导产业。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是有章可循的,先发地区之所以发达,正是得益于产业结构的不断提升。新常态意味着经济发展的条件发生了重大变化,传统工业难以支撑桐城的跨越发展,寻求新的主导产业已经迫在眉睫。

 

  那么,桐城未来的主导产业在哪里?立足客观条件选准突破口尤其重要。

  一是现代制造业。制造业包括传统制造业与现代制造业,传统制造业是生产私人产品的,现代制造业生产的是公共产品。我国现在私人产品已经严重过剩,公共产品却非常短缺,所以要大力发展现代制造业。桐城的制造业大多符合这个方向,只要能走好转型升级之路,现代制造业就可以取代传统制造业成为新的主导产业。

  二是战略性新兴产业。所谓战略性新兴产业,是指市场需求巨大,技术能在短期内突破的产业。在国家确定的八个战略性新兴产业要点中,以盛运股份为代表的节能环保产业已在行业中占有一席之地,我市现有的机器人项目正在加紧推进,未来三到五年即可见效。加快这些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必然带动桐城经济的较快增长。

  三是生产性服务业。根据“微笑曲线”理论的诠释,若要摆脱传统制造业的低附加值境地,就必须向研发和服务这两端延伸。要么通过高新技术实现产业升级;要么发展制造业周边服务业。从产业层面来看,“研究与设计”环节意味着发展高新技术产业,“营销与服务”环节则是要提高制造业周边服务业的比重。依托桐城的产业基础,有条件推动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使其成为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

  结构性改革是一场以创新催生发展的革命。当前,中国经济进入了新常态,结构的调整与提升已经成为经济发展的重中之重。只有创新调整才能建构新的主导产业,才能加快跨越赶超步伐,这就是结构性改革攻坚的目标。 

来源:网络收录
撰稿:一戈
责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