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传统的单季晚水稻秧苗生长发育已过分蘖期,近日,青草镇亚可骋家庭农场从外地选购进单只重1市斤左右的苗鳖7500斤投放至稻田中进行生态放养。借助原有种植稻田进行开挖整理,发展“稻鳖共养”水产模式,是激活农业生产各要素,最大限度地提供优质农产品的一种创新做法。
该家庭农场场主蒋金云动用工程机械,对150亩水田分单位区域进行四周开挖取沟、蓄水,沿外沿栽设防逃网,模拟自然条件搭建区域性中华鳖生长环境。据外地成功养殖经验和可靠理论分析,此种共养模式,可亩产优质稻谷1300余斤,亩均净利润600元左右;亩均可上市成品鳖50只,净利润2000元左右。
“稻鳖共养”模式是典型的动植物共生人工生态系统,通过对原有水稻田进行规范改造,先栽插水稻秧苗,待水稻秧苗生产发育到相应阶段后再投放一定规格和适宜数量的苗鳖进行共养。采用此种共养模式可以免去水稻喷洒农药、减少水稻种植施肥量,降低传统水稻种植成本,提高稻谷内质。同时模拟自然放养,可提高成品鳖品质,满足市场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