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安徽桐城市全力推进改善民生工作纪实
知民情、顺民意、解民忧、惠民生。“十二五”时期,桐城市委、市政府紧紧围绕安徽省、安庆市民生工程目标任务,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政府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强化组织领导、完善工作机制、加大政府投入,“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农业和农村基础设施”等基本民生领域得到进一步改善。
2015年,桐城市各项民生工作齐头并进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成绩:圆满完成了33项民生工程目标任务,民生工程资金到位率、工程开工率、工程完工率均达到100%。当年应完工工程类项目全部提前完成年度建设任务,累计投入资金9.53亿元,解决了一大批群众最关心、最迫切的难点和热点问题,得到了人民群众的广泛拥护,群众满意率显著提升,有11个项目进入安庆市前三名。在安庆市民生工程绩效考核中,桐城取得优秀等次,并获得安庆市政府表彰。
精准发力
满足民生根本之需
学有所教,助力教育事业均衡发展。据了解,桐城市共补助公用经费和免除学杂费4153万元,提供免费教科书652万元,使53,209名学生受益,发放贫困寄宿生补助76万元,投入资金880万元,完成校舍维修改造11,419平方米;发放中职、高中家庭经济困难助学金818.8万元,中职免学费678.26万元,资助高中、中职贫困家庭学生资金116.86万元。
劳有所得,提高就业困难人员稳定就业率。完成就业技能培训2874人,开发公益性岗位430个、高校毕业生基层特定岗位47个、就业见习岗位85个。
病有所医,提高社会医疗保障水平。通过实施城镇居民医疗保险、新农合、城乡居民大病保险、城乡医疗救助等项目,全年累计拨付医疗保障基金36,927.03万元,受益达175.48万人次;全面推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妇女儿童健康水平提升工程、重大传染病医疗救治、县级公立医院药品零差率补助、贫困残疾人救助与康复等项目。
老有所养,推动社会保障进一步完善。发放农村五保补助资金2375万元,敬老院600张床位、城市养老机构150张床位建设任务全部完成,发放高龄津贴484.43万元;向11.7万名受益对象发放城乡居民基本养老金10,921.41万元;为467名计生对象发放特别扶助金266.71万元。
住有所居,改善困难家庭居住条件。大力实施山区库区农村住房保险试点、公共租赁住房保障、棚户区改造、农村危房改造等项目;新增公共租赁住房330套全部开工、 893套续建项目已完工,分配入住352户;棚户区改造3713套(户)全部开工,已建成入住1664套(户);完成两批1704户农村危房改造建设任务。
农有所建,推进“三农”事业稳步发展。政策性农业保险种植业投保面积94.11万亩,灾害赔付324.27万元;实施一事一议财政奖补项目211个,投入资金2776万元;11个美好乡村公共服务体系奖补项目完成投资2515.96万元;完成小型水利工程改造提升、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和农村公路危桥加固建设任务。
多措并举
夯实民生福祉基础
责任落实到位。桐城市民生工程立足抓早、抓实,制定了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和 “路线图、时间表”,把责任落实到具体部门、科室和责任人。对民生工程进展情况实行一月一调度,一月一通报,促进各地各部门更加注重民生工程实施,形成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的工作机制,确保民生工程项目扎实推进,按时完成。为了进一步落实责任,桐城市还实行了“连坐”制度——凡是在各级民生工程督查、考核中出现问题的项目,都要同时追究项目主管部门和所在镇街道的责任。
督查约谈到位。桐城市充分运用明察暗访、专项督查和综合督查的有效手段,重点督查工程的进度和资金落实使用情况,并及时通报督查结果,对督查中发现的问题,限期整改。对在各类明察暗访中发现的突出问题以及未按时办结的民生事项作为重点跟踪督办。另外,桐城市还对连续两个月在安庆市民生工程进展通报中排名倒数第一的市住建局、交通局,由分管市长对其单位主要负责人进行了约谈。
舆情管控到位。桐城市全面推行民生工程信息网上公示制度,同时,公开监督举报电话,主动接受社会监督。桐城市在2014年率先出台了《桐城市民生工程舆情管理暂行办法》,要求各地各部门对群众投诉、市级以上部门督查反馈意见、主流媒体(网络)曝光的重大事件等,安排专人登记、及时研究处置并整改到位。
建后管养到位。桐城市每年都将民生工程管护经费纳入市镇两级财政预算,并且保持逐年增长。2015年桐城市共安排各类民生工程管护资金2070万元。同时,对民生工程管养工作,坚持做到“四个同步”,即同谋划、同部署、同检查、同考核。
政策宣传到位。桐城市高度重视民生工程宣传工作,每年初都由市委宣传部出台民生工程宣传方案,对全市民生工程宣传工作把关定调,运用传统平台、“互联网+”等多种手段广泛宣传民生工程政策,提升群众满意度和知晓率,把民生工程政策送到老百姓家门口,广受群众好评,扩大了桐城市民生工程的社会影响力。
强化保障
改善民生再上新台阶
2016年,按照安徽省委、省政府和安庆市委、市政府的统一部署,桐城市继续组织实施33项民生工程,全年计划投入资金12亿元。与2015年相比,新增6项,退出6项,提高标准6项,涉及扶贫工作、“三农”工作、创业就业、社会保障、教育文化、其他城乡公共服务等六大领域。
目前,桐城市33项民生工程进展顺利,特别是今年新增的农村道路畅通工程、提升农村基层党建与服务经费保障、农产品食品安全工程、城市老旧小区整治、城乡困难群体法律援助、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等6项民生工程得到了快速推进。
在年初召开的全市三级干部大会上,桐城市确立了2016年民生工程工作争先进位的奋斗目标,要求重点抓好以下工作。
强化组织保障。建立市领导挂帅制度,成立高规格的领导小组,由市长担任组长,常务副市长担任常务副组长,分管副市长担任副组长;建立会议调度制度。在各类大型会议上,逢会必讲民生工程,通过专题部署和精准调度全力推进民生工程的实施;继续组织三级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民生工程监督员视察民生工程。
强化纪律保障。全面建立民生工程清单管理制度,制定任务清单、责任清单和问题清单,加强对民生工程工作事前、事中、事后全程动态管控,打造部门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部门科室共同抓的民生工程责任共同体,确保民生工程目标任务按时全面完成;完善督查和约谈制度。采取盯项目、盯资金、盯账目、盯质量的“四盯”工作法,加大督查力度和频率。对在安庆市民生工程进展通报中排名靠后的市直单位和镇、街道,由分管市领导对该单位主要负责人进行约谈;实行双向问责制度。凡是在各级民生工程督查、考核中出现问题的项目,都要同时追究项目实施部门和所在镇、街道的双向责任,凡是在安庆市年度考核中位于后两位的市直实施部门,在桐城市民生工程考核时,直接进入最低档。
强化宣传保障。开展民生工程政策进党校活动。市民生办会同市委组织部、市委党校,举办民生工程政策培训班,重点向镇村干部和大学生村官宣传民生工程政策;在桐城政府网“市民论坛”开设“桐城市民生工程系列图片大展台”,全面展示桐城市民生工程建设成果,提升民生工程知晓率;开展民生工程征文摄影大赛和“民生工程好新闻”评选活动;编排民生工程情景剧《都夸民生工程好》,作为送戏下乡演出节目;在桐城电视台、桐城报开辟民生工程宣传专栏,邀请市直实施部门和镇街道负责人,介绍民生工程政策,解答市民疑问,常态化宣传桐城市民生工程政策和建设动态;重视舆情管控,认真落实《桐城市民生工程舆情管理暂行办法》,高度重视各类舆情,第一时间研究处置并整改到位,确保将负面影响降到最低程度。
强化经费保障。优先安排民生工程配套资金。2016年桐城市33项民生工程计划投入资金12亿元,其中市财政配套及其他资金突破3亿元。对省市文件中明确需市财政配套的,优先安排,确保地方配套资金及时足额到位。对从其他渠道筹集资金的,督促相关部门及时筹集到位。同时,多渠道筹集民生工程管护资金。除市财政继续安排部分管护资金外,督促镇、街道落实主体责任,安排一定数量的管护资金。广开渠道筹集民生工程管护资金,充分调动国家、集体、个人的三个积极性,共同做好民生工程的管护工作。
强化项目保障。实行分类施策、整体推进。对工程建设类项目做到早谋划、早安排、早开工、早验收;对补助类和保险类项目提前开展补助对象的调查摸底,认真梳理群众关注、诉求强烈的问题,在广泛调研的基础上,结合政策要求,确保将符合政策的对象全部纳入保障范围。今年,要特别注意将民生工程与脱贫攻坚有机结合,充分发挥民生工程扶贫类项目和社会保障的兜底功能,把脱贫攻坚责任真正扛在肩上。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桐城市正在进一步加大改善民生工作的力度,突出重点,提质增效,在保障和改善民生福祉的道路上争取更大的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