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砖铺就的小径通向一栋白墙黑瓦的平房,正当门是一张方桌和两张条凳,靠墙是简易的煤气灶和橱柜,虽然简陋,但收拾得干净整洁。厅堂左右两边分别是母亲和儿子的房间,左边的房间里一个穿着朴素,面容和善的年轻男子,正在给他瘫痪在床的母亲翻身擦背。他就是金神镇玉咀村王弄村民组的王小五。
王小五少年丧父,父亲去世后,聋哑的母亲和残疾的兄长都由他去照料。王小五不得不辍学在家务农,独自一人操持这个贫寒的家庭。穷人的孩子早当家,为了改善一家人的生活,王小五早早选择了外出打工。
没有多少文化的他只能干又脏又累的油漆工。虽说收入比在家要多些,但王小五总要把大半工资寄回家。每逢春节返乡,别的小伙子都是西装革履,一副崭新的行头,只有他仍旧是那套朴素的工作服。但他的行李中总预备着几套母亲和兄长的新衣。有人说:“王小五你只晓得给你妈买新衣服,为什么不给自己添置几套新衣服?”他回答说:“不为什么,只因母亲给了我生命!”
2002年,来自老家的电话告诉王小五,聋哑母亲突发中风,躺在床上没人照料。想到孱弱的母亲痛苦的情形,他一刻也待不住了。回到家,看到丧失了自理能力的母亲,还有残疾兄长那期盼的眼神,他毅然决定留在家中照顾母亲和兄长。
每天早晨,王小五就要早早起床烧水做饭,侍候母亲吃完早饭,又要将全家的衣服洗涤干净晾晒好,才能出门上班。偶尔在外吃饭,他总是简单吃完就要赶回家给母亲做饭。为了不让母亲生褥疮,他夜里要起来好几次给母亲翻身。
冬去春来,不知不觉小五错过了自己的婚娶年龄。曾有人给他介绍对象,可人家姑娘到他家一看,马上掉头就走。有一次一个女孩子看中了小五的勤劳、朴实、善良,在小五家待了几天,最终还是抛出了那个终极选择题:要婚姻还是要老母?王小五犹豫过,一个正常的青年男子,谁不愿意老婆孩子热炕头地过日子?可王小五觉得母亲不是手中的纸杯,说扔就能扔。有人对小五说:“王小五你傻啊,好不容易遇” 上个肯和你这样的穷小子过日子的好姑娘,你怎么就不知道取舍呢?”王小五的回答还是那句:“不为什么,只因母亲给了我生命!王小五,一个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名字,一个朴实善良近乎标本式的农村青年,却给 人们诠释了孝行大爱的真正含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