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安徽省桐城中学120周年校庆专题
  • 桐城锌米
当前位置: 桐城 > 桐城新闻

“人活一世,就要活出志气”

2016-05-14 来源:网络收录 撰稿:占思海 浏览次数: 我来说两句
关键字: 瘫痪 重感冒 肺炎
    瘫痪在床的王健文以“废人”自嘲:双腿和左手没有知觉,生活不能自理。幸运的是,家庭深陷贫困后,妻子刘革霞与他患难与共,竭力为他撑起一个安宁温暖的家。
 王健文家住新渡镇徐河村大兴组,今年52岁,“翻个身都要别人帮忙”的他非常怀念20年前的时光:那时的他生龙活虎,是个手艺不错的木匠,虽然挣钱不多,小日子还过得去,一家三代五口人和和美美。苦日子始于1997年,愈发频繁的手脚不遂迫使他求医问药。当年春,他在省立医院做了手术。医生告诉其妻刘革霞:他身患神经纤维瘤,最好的手术效果是终生瘫痪。刘革霞懵了:他瘫了,一家老小怎么活?
 现实比预想的还要困难:还债、糊口、孩子读书,样样要钱,尤其令人难以忍受的是,卧床的王健文和以前相比判若两人。物质上的困顿和精神上的折磨,几乎击垮了刘革霞,每当她快要崩溃之时,一个念头愈加清晰:这个家不能散,只要还有一口气,肩上的担子不能丢!
 挣钱养家,天天是刘革霞的当务之急。她学着卖面点,每天早晨2点起床开始忙活,天亮骑自行车出门,到离家8里多路的白果村一带叫卖。她卖的包子、馒头质优价廉,很畅销,收入勉强维持生计。
 四年多的起早贪黑,严重透支了刘革霞的健康。腰椎不好的她,被迫放弃卖面点,在周边建筑工地做小工。后来,公公病逝,婆婆日渐衰老,女儿进城读书,她不得不进厂当厨师,每月挣1000余元。刘革霞说,丈夫有个头疼脑热,一个电话打来就要回家料理,高工资的岗位把人系住了,我不能干。
 20年来,刘革霞白天外出干活,晚上回家给丈夫抹澡、清理便溺,王健文身上始终没生褥疮。为了给丈夫解闷,她将厂里的废旧报纸带给王健文看。见王健文经不住冷热,她想给卧室装空调,可是住房原是村小学的旧校舍,四壁透风、逢雨必漏,这个心愿只好作罢。
 因为贫困,王健文不敢去医院看病,能拖则拖,去年盛夏,重感冒被他拖成了肺炎,才住院救回性命。刘革霞说,条件跟不上,丈夫从未接受过针灸、理疗,下肢肌肉还在萎缩,几天不下床,脸上就浮肿。
 为了少让家人操心,王健文自己设计了一张与床沿等高的铁椅子,好让自己能“捱”上去“接地气”;让妻子向易拉罐里注入水泥,做成哑铃,躺在床上锻炼臂力、拉动经脉;他还让家人改装了活动床板,方便自己大小便。王健文说,母亲给我喂水喂饭,妻子对我不离不弃,女儿孝顺争气,不好好活,哪对得起她们呢?
 对于王健文夫妇来说,今夏从淮北师范大学毕业的女儿王壮一直是全家的希望。从小学到大学,王壮从不让父母操心。大学时代的每个寒暑假,她在照护父亲之余,办辅导班、画产品设计图挣钱补贴家用。今年正月父亲过生日,她用勤工俭学所得给父亲买了一台小收音机,希望“老爸从中多获取正能量”。为给家里分忧,本打算读研的她正在找工作,“离家近”是她择职的首选条件。
 20年来,刘革霞一家相濡以沫、穷不失志,赢得了亲戚、邻里和社会各界的敬重,也得到了社会的关爱。对此,刘革霞平和地说,人活一世,要活出志气。好日子“讨”不来,只能拼出来。
来源:网络收录
撰稿:占思海
责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