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桐城市政府全面深化涉税信息应用,着力构建“政府领导、部门配合、制度保障、信息支撑”的综合治税新格局,推进了信息化与税收征管现代化的深度融合,取得了初步成效。
平台建设制度化 。2015年3月,桐城市政府出台《桐城市人民政府关于建立涉税信息共享平台的通知》,把社会综合治税纳入政府治理体系之中;成立涉税信息共享管理工作领导小组,定期召开成员单位联席会议,分级督导,由领导小组办公室、共建单位、税务基层分局负责人分级督办综合治税日常工作;将各部门信息平台共建情况纳入市直单位年度工作目标考核范围和市政府重点工作督查范围。
部门合作常态化。各成员单位安排专人通过网络及时传递涉税信息,实现信息共享,形成横向互动的工作合力。严格落实税收前置控管措施,切实履行协税护税责任。为深化税收征管体制改革,全面落实“营改增”试点工作,国、地税加强合作,明确了双方的工作衔接、信息传递、联合应用、检查协调等具体职责,打破壁垒,互助征管,提升了合作的深度和广度。
数据处理标准化。充分利用桐城市涉税信息平台,按标准格式统一采集,导入平台的“数据报送”模块,分单位分年度储存,搭建起数据仓库。目前全市共采集2013—2016年3月份第三方涉税信息104万余条,为信息管税提供了第一手资料。涉税信息经过整理,根据税收管理事项,将涉税信息分为基础信息、税源管理、税收优惠、费源管理等四大类,与税收核心征管系统建立对应关系,再根据业务用途,进行风险管理和基础管理应用两个方面的分析、利用。经统计,税务机关依托上百万条信息数据,完成了与税务登记管理以及有关税种的申报、征收的分析、比对。数据有效处理率达 82.7%,监控涉税事项金额约5亿元。
综合治税精准化。利用基础信息,2015年根据工商登记信息,国、地税共清理漏征漏管户数百户。按照纳税评估相关要求,先后重点对国税入库、建安项目、土地使用等5类风险管理事项实施了扫描,推送风险管户1900多户次。通过“先税后证(审)”,实现了相关税收的源头控管。2015年,在企业股权变更登记、二手房交易与土地使用权转让、车辆年审等环节,控管税收1200余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