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桐城市充分发挥公共文化服务阵地的职能作用,创新服务方式,拓展服务项目,延长服务时间,为城乡居民群众提供更多更好的文化服务项目。
一是重大文化活动出新出彩。成功举办第二届中国传统文化讲座暨名人名家书画展和《大美龙眠·盛运桐城》全国书画名家艺术创作交流会;桐城市剧团作为全省第一家县级剧团,带着自创黄梅大戏《惊天一兰》在北京国家大剧院登台亮相,受到了首都广大观众的热情好评;2015年又创排大戏《青山鉴》参加第七届黄梅戏艺术节展演,再展黄梅戏之乡风采。二是着力推进图书馆总分馆制建设,建立起以市图书馆为总馆、镇街道文广站图书室为分馆的城乡一体化公共图书服务网络。三是着力推动文化民生工程建设,全面完成834个20户以下自然村广电村村通工程和送文化下基层进社区及“送戏进万村”等任务。公共文化场馆免费开放不断深化,开放时间达到规定要求。四是充分利用文都讲坛、严凤英戏迷俱乐部、周末百姓大舞台等文化品牌广泛开展群众文化活动。每年开展大型文化演出10多场,下基层进社区演出20多场,送戏下乡150余场,放映爱教影片1200场,举办各种展览30多个、各类文艺辅导、培训班150多期次。五是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目前,我市有国家级文保单位2个、省级9个,国家级非遗名录1个、省级5个,国家珍贵古籍名录3部。六是认真开展面向农民工和特殊群体文化服务。建立政府主导、企业共建、社会参与的农民工文化工作机制,在公共文化场馆设立特殊群体活动区域,图书馆还设立了残障人士阅览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