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下半年以来,PPP合作模式在桐落地,晨光智能机器人项目在桐建设,松山河农场用上了水产物联网技术,电商产业发展势头迅猛。新项目、新技术、新模式在桐涌现,既是桐城市实施“调转促”行动的开场锣鼓,也是桐城市深化和拓展“调转促”的首批硕果。
加快实施“调转促”,是桐城市今后一个时期的重大战略。桐城市委、市政府出台的行动方案,明确了4大发展目标、7大重点工程、5大保障措施,用发展目标统一思想,用重点工程带动整体推进,用保障措施突破瓶颈制约,为奋力推动市域经济提质增效升级确立了清晰思路和实现形式。全市上下必须凝心聚力,真抓实干,实施好7大重点工程,为实现调结构转方式促升级强基固本、开源聚流。
加快实施“调转促”,根本在产业,主战场在企业。我市产业门类齐全、企业数量众多,但高端产品和品牌企业屈指可数。这是市域经济发展的劣势,也是实施“调转促”的潜在优势。实施“调转促”,我们必须立足现有,放眼前沿,重点突破,以市场为主导,以企业为主体,以项目为主攻,大力实施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发展工程、传统产业改造提升工程、服务业加快发展工程、农业现代化推进工程、园区转型升级工程,努力提升产业发展的科技含量、绿色含量、财富含量和品牌价值含量,努力提升经济开发区和工业园区的产业集聚度、产城融合度,为实现“调转促”提供坚实支撑。
加快实施“调转促”,关键在创业,制胜在创新。身处“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时代,不创业,难立身;无创新,没出路。在经济发展新常态下,创业、创新更是无可替代的内生发展动力。放眼桐城市企业,有的占领新一轮竞争制高点,有的稳居同类行业的排头兵,无不归功于创业不息、创新不止。我们必须着力抓好“双创”驱动发展工程、金融创新工程,结合正在深入的简政放权、税制改革、暖企行动,全面加强中介服务平台、公共服务平台、科技创新平台、创业服务平台、投融资服务平台建设,加快产业与政策、企业与项目、资本与技术、产品与标准的对接和集成,为创业者解忧,为创新者铺路,激励广大干群自觉投身创新创业大潮,让千千万万的市场细胞活跃起来,赋予“调转促”生生不息的内在动力。
根深则叶茂,源远则流长。实施好七大工程,是当下经济破难攻坚的主引擎,是未来桐城持续发展的硬支撑。打好这场持久战,打赢这场攻坚战,我们就能不断开创桐城转型发展、加速崛起的新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