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安徽省桐城中学120周年校庆专题
  • 桐城锌米
当前位置: 桐城 > 桐城新闻

最美桐城:城南有座白马寺

2015-10-27 来源:网络收录 撰稿:汪传荣 浏览次数: 我来说两句
关键字: 白马寺 桐城
    十月,挑一个晴爽的日子,往城南去看白马寺。
    车子顺龙眠河走了一段,之后折往东南。不久,公路两侧的房屋渐渐矮了下去——单体独栋,亦或连体成片的房子一律两层,最高不超过三层。就是说,我们已经出城了。视野里,房屋与房屋之间,偶尔闪现一大片稻田,稻穗已经熟透,沉甸甸,齐整整。习惯了在水泥丛林与电脑屏幕间穿梭,乍见这黄金铺地,不能不惊慑于天地之大美。
    在车中,同行的小汪用手机百度桐城白马寺,历史与现代瞬间链接:唐朝末年,桐城遭遇大旱,百日无雨。眼见庄稼颗粒无收,急坏了辛勤的农民,也急坏了县令张孚卿。他在城北龙眠山云雾峰祈雨,虔诚感动上苍,顷刻之间暴雨如注。可在返程路上,张县令和坐骑白马在渡龙眠河时被洪水卷走,再也没能回到他牵挂的乡民中间,没能再亲眼看看畅饮甘霖的庄稼。人们把张县令的遗体安葬在城以北,龙眠河之上游,并建庙纪念,祠曰镜主庙。而祈雨有功的白马,人们找到它是在河的下游,离城东南十里处。人们将马就地掩埋,同样建庙供祀,即白马庙,又称白马寺。从此,主人与座骑的两座祀庙一北一南,被潺潺流淌千年的龙眠河一脉牵连。
    此时,我们正顺着当年白马随洪水流经的路径走的。挺陪同的龙腾街道的同志如此说,旅游局的小张低呼,“那么,我们正行走在唐朝的路上!”
    这就是中华文化的魅力所在,无须跨越千山万水,只要静一静心,平一平气,目力所及,足覆所至,便有千年的烟霞,万般的风韵。
    言谈间,车子已驶抵白马寺。油然而生的历史的庄严感,与目下的白马寺的肃穆庄重气氛十分吻合。进得寺内,大雄宝殿、天王殿与观音堂及禅房围成大大的四合院。中间是大大的院落,花圃与翠柏交错,石刻与绿树辉映,藤葛绕缠,苍松翁郁。整个寺内,红墙高耸,佛光普照。恰逢月中十五,陆绎的香客不绝,香烟袅绕,梵乐盈殿绕梁。佛地净土的一切繁盛与灵通都氤氲其中。
    寺内主持因佛事外出,留守的李居士为我们介绍白马寺的历史沿革。唐末始建,历代毁废与重建,最近一次被捣毁于文革,恢复重建于改革开放的八十年代。生生灭灭中,历史运行其内在的不变规律,演绎其间的却是饱含温度的人世悲欢。
   当然,白马寺不能没有白马。在院落里,大雄宝殿的右前方,一匹白马雕塑立于花圃中间。白马采用白石材料,运用圆雕和高浮雕技艺,十分传神地镶刻出白马的健硕饱满。它微侧昂起的头颅,翘首西方,似乎凝神遥望,只等主人的指令。
    我注意到马背上配有马鞍,只是它不同于洛阳白马寺的白马塑像。洛阳的白马是空置马鞍,仿佛刚刚卸下西天取经的高僧和经书,亦或虚位等待皇家的使者跃骑,再担大任与使命;而眼前的马鞍上是雕琢出成束捆扎的方正什物。听旁边操外乡口音的女居士说那是经书,便有了一丝疑惑——当年驮张县令祈雨的白马,何来有背经书之使命?
    听街道的同志解释,我豁然解开心中之惑。他说,全球化时代,国家倡导一带一路建设,就是要解放思想。取来真经助发展,这是必须的;取得良方也要送出去,送给所有爱好和平与发展的地球居民,这也是必须的。互惠互利,合作共赢才是造福天下苍生的正确道路。
    我暗暗感叹,寺还是那座寺,殿还是那座殿,白马还是那匹马。即便生于大唐盛世,张县令为护佑一方百姓,也只选择了匍伏于大地,万万不会想到,一千年后,他的接任者们既仰望苍天,也俯瞰大地,更重要的,他们胸怀寰宇,自信而坚定地用和平与友爱牵手世界。
     我们的时代注定从此不同。
 
来源:网络收录
撰稿:汪传荣
责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