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安徽省桐城中学120周年校庆专题
  • 桐城锌米
当前位置: 桐城 > 桐城新闻

桐城市东郊拆迁模式的启示

2015-09-28 来源:网络收录 撰稿:桐网编辑 浏览次数: 我来说两句
关键字: 桐城 东郊拆迁模
       拆迁工作被称为当今的“第一大难”。但在桐城市龙腾街道东郊村在短短几个月的时间内,顺利完成了250户的征地拆迁任务,整个过程未实施一起强拆,没有一户突破政策,没有一人拆迁上访,创造了征地拆迁的“东郊模式”。
 
  强班子重树形象
 
  东郊村位于桐城市经济技术开发区,因不堪拆迁任务过重等原因,2013年2月、2014年4月原村委会支部书记、主任相继主动辞职,该村2013年度被街道评定为软弱涣散村。
 
  2014年4月,经街道党工委提名,叶明全票当选村支部书记,8月通过村民选举,叶明将村支部书记、主任一肩挑。治标先固本。上任伊始,叶明感觉村集体班子战斗力不强的主要症结是新晋的村干部大多都是“泥腿子”出身,为民服务意识缺乏,征地拆迁相关政策法规不熟。缺什么,补什么,村里建立了每日例会学习等相关工作制度,一方面学习基层工作方法、介绍先进村治理经验等为主要内容,学习会上大家结合村里实际,畅所欲言,积极建言献策;另一方面因地处城郊结合部,征地拆迁是头等大事,将学习征地拆迁方面国家相关政策、法规作为重点内容,以便在日后工作中做到心中有法、心中有戒。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村两委班子建设得到根本转变,班子的思想认识统一了才会有战斗力,团结才会出生产力。村委会提出每位村干部“要像110那样做到有求必应,像114那样做到有问必答,像119那样做到有难必出,像122那样做到有堵必疏,像120那样做到有险必救”的村级工作机制。
 
  只有干部的身子直了,为民服务意识强了,老百姓才会认可。新班子上任一年来,村里没有一笔招待费,村集体每一笔开支都经过支部成员审核后上墙公示。村民需要办理证件等类的琐事,能在村里解决的当场办理,需要到其他部门办理的由指定某一名村干部全程代理或协助。加大对弱势群体的帮扶,村里号召能人募捐设立爱心基金,年底对80岁以上的老人、残疾人、困难户、低保户等困难群体每户发放20斤大米,10斤猪肉和1桶食用油。村干部在走访过程中发现,村拆迁户安置点小区附近一水塘因年久失修,水流阻塞导致水质污染严重,但仍有许多村民在此洗衣、洗菜,今年4月,村两委多方筹集资金,用挖掘机重新疏通了水道和池底清淤。安置点内的居民虽早有这想法,可考虑到资金问题,都认为就说向村里反映了也办不了,可新一届村班子这一出人意料的举动正悄然改变了村民眼中固有的形象,纷纷在心中竖起了大拇指。
 
  用真心亲情走访
 
  群众的理解和支持是做好各项工作的关键。
 
  许多从事拆迁工作陷入“老办法不管用,新办法不会用,软办法不顶用,硬办法不能用”的“死胡同”。村两委班子成员通过意见箱收集式的“上访”和逐户走访式的“下访”,村里就能及时全面掌握拆迁户的具体想法,第一手资料。村两委开展“亲情大走访”,对所有拆迁户村班子成员轮流逐户走访,进户坐下来,倾听想法和牢骚。群众因前期征地拆迁工作不力,长期压抑在心里的牢骚话得到有效诉解,村两委一班人基本都“泡”在拆迁户家中,大到宣传国家政策,小到解决邻里之间鸡毛蒜皮的小事,熬到夜里11点是常有的事,开启了不分昼夜的“疯狂”模式。叶明说道,拆迁工作没有什么秘诀,只有靠着执着、认真的精神,“跑到门前狗不咬,跑到门前不长草。”现在,村班子5个人“5+2”、“白+黑”是家常便饭,甚至连晚上做梦都是村里拆迁的事,
 
  功夫不负有心人。2014年10月24日,开发区和街道准备3天后,即在27日对望溪东路上的拆迁打一场清苗攻坚战,叶明也参加了会议,东郊村已拆迁34户,还剩8家拆迁户,上面的会议下午刚开完,叶明就召集村两委一班人首先从村干部自家和亲属开始,涉及到的其他农户连夜上门做工作,25日晚8户拆迁户全部拆迁,开发区和街道的攻坚战顺利“夭折”。
 
   守底线用心用情
 
  窥一斑而见全豹。养鸡场的拆迁就是是东郊村拆迁中一个缩影和典型代表,
 
  东郊村黄湾村民组有一家养鸡场,拆了7年没进展。叶明自己揽过东郊村拆迁“最难啃的骨头”。初次见到叶明,说话嗓门大,底气足,音调高,一身的工作激情,叶明说,自担任村里工作以来,天天都要依靠这副嗓子,时间长了,村两委所有的人都哑了,只是我哑得厉害点。从今年4月6日,他在20天的时间内跑了23趟,自己家所有的亲戚朋友也帮着上门作工作,80多岁的老父亲叶升启70、80年代也曾担任该村的支部书记,看到儿子寝食不安,于心不忍,老人家不顾年老体衰,凭着和养鸡户主李瑞来以前的交情,跑了好几趟也无功而返。叶明说,拆迁户也不是不讲理的人,站在他的角度,换位思考他的理由也很充分,鸡场面积近300平方米,孵化车间200平方米,年纯收入20余万元,可按照补偿政策,所有的补偿加在一起只有46万元,如果搬出重新选址,需要200多万元的费用。养鸡场经营了十几年,靠的养鸡场夫妻两人没日没夜的辛苦、摸爬滚打一点一滴省吃俭用积攒下来的家当,是一辈子的心血所在。
 
  可补偿标准是按照国家和地方有关政策,所有拆迁户都一视同仁,决不能有例外情况出现,这是天花板,是红线,谁也不能突破,村里也是退到了悬崖边,无路可退。如果特事特办,这样做只能适得其反,一发不可收拾,也许会做通这一家的工作,那其他户的拆迁就会前功尽弃。在短短16天的时间内,叶明也先后3次向街道党工委上交辞职书。
 
  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经过不知道多少次的走访,养鸡场答应了补偿数额,只提出了一条要求,希望等3个月这批鸡仔出栏后再搬迁。可望西东路建设工期等不起啊,只要思想不滑坡,办法总比困难多,发扬“钉子精神”、“蚂蝗精神” ,继续做工作,争取得到理解,舍小家为大家。
 
  最终,凭着一份诚意和坚持,养鸡场补偿数额不变,按期搬迁。
 
  东郊村以拆迁工作为突破口,各项工作顺势也取得喜人成绩,计划生育工作一举摘得“省计划生育示范村”,2014年度东郊村在龙腾街道17个村居中目标考核中第一名。
 
  启示:依法依规是征地拆迁工作的准绳,是贯穿整个工作始终的“生命线”,用心、用情、用嘴、用腿是是征地拆迁工作的“催化剂”。只有在坚持征地拆迁补偿标准不变的情况下,多上门沟通感化,求得对拆迁工作大局意识的认同,才是做好这个“天下第一难事”的利器。(张植骏)
 
  叶明工作日志(节选)
 
  2014.12.1
 
  启动上岗公告已上墙,公告期限7天就交钥匙。我带领村两委每天进入山岗村民组作工作,上午一次,下午一次,晚上一次,一天共三次进入山岗村民组,要求每位村干部面对拆迁户要用(情、心)。
 
  2014.12.8
 
  今天山岗村民组已交锁匙4户,我看到了希望…但还有三户没有交。
 
  我心急哟!!!
 
  2014.12.19
 
  通过这次攻坚战,我深刻认识到,只有府(俯)下身子,迎难而上,就没有完成不了(的)事,干不成的事。
来源:网络收录
撰稿:桐网编辑
责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