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自1992年举办首届黄梅戏艺术节至今,到今年第七届,已经走过了14个春秋。黄梅戏从百十年前一个名不经传的地方小戏,历经风雨沧桑,从乡间草台登上今天的华丽殿堂,跻身于全国今天的五大剧种之一。其间,有几代黄梅戏人的艰辛努力、有亿万喜爱黄梅戏观众的热情呵护、更有党和政府的阳光雨露,让她一个从山野地头走来的村姑少女,滋润成长为今天亭亭玉立的大家闺秀,登堂入室,深受大江南北的广大人民群众追崇、喜爱。应该说一声,这七届黄梅戏艺术节的成功举办,可谓是润物细无声,点滴育芳华。
桐城,自古就是一方热土,文化之邦,戏曲之乡,其誉不为过。它和安庆地区沿江一带地方一样,这里有黄梅戏赖以生存、发展的深厚土壤,是黄梅戏的生存、发祥之地,也是黄梅戏发展到今天的一方风水宝地。上溯至清末民初,追寻到历史发展到今天的新时期,黄梅戏的三十六本大戏,七十二出小戏仍为桐城老一辈人所津津乐道。“夫妻双双把家还”、“海滩别”、“山野的风”、“风铃高高挂”等众多现代黄梅戏优美唱段亦为桐城年轻一代人耳熟能详、朗朗唱出。桐城人对黄梅戏的情结还有很重要的一点:这里是一代黄梅戏艺术大师严凤英的故乡,也曾走出过像琚光华、张云凤、许自友、张萍、严云林、许桂芝等一大批著名黄梅戏人。
1992年的金秋时节,在全体安庆人民共同协力支持下,在百年省会、千年古城——安庆,热热闹闹地举办了首届黄梅戏艺术节。按照总体部署,桐城人在这届艺术节上拿出了自己最为喜爱,有着浓郁桐城地方文化特色的民间艺术表演节目——桐城十番锣鼓。它载歌载舞、亦吹亦打,几百人组成的方阵表演队伍,很是风光热闹地亮相在艺术节游行表演队伍中,让人注目、让人赞叹。后由于多方面原因,桐城缺席了第二、三届黄梅戏艺术节演出剧目展演。
也许是待机而动,更为了厚积薄发。在以后的第四、五、六届黄梅戏艺术上,桐城市黄梅戏剧团连续精彩亮相。在艺术节新创剧目展演中,先后拿出了三台原创新编大型黄梅戏《胭脂湖》、《桐城六尺巷》、《惊天一兰》。三台大戏,或讲述人性爱情故事,或演绎桐城历史先贤精神风采。三台大戏唱响了宜城,播映在央视戏曲频道,出色展演在省艺术节。其中,《桐城六尺巷》一剧荣获省“五个一工程奖”、《惊天一兰》应邀赴北京国家大剧院展览演出。正因为是黄梅戏艺术节的成功举办,提供了展示演出的高大平台,桐城人自己原创,演出的黄梅大戏,走出了桐城,走出了安庆、安徽,扩大了新时期桐城文化的对外影响,亦为新时期发展中的黄梅戏赢得了声誉。桐城市委、市政府,为他们关心支持的这支黄梅戏演出队伍所取得的成绩感到十分欣慰、满意,七十五万桐城人民也为他们长期关爱的这一班黄梅戏人事业成绩感到自豪、骄傲。
转眼又到了2015年国庆节期,这本是春华秋实,收获喜悦的金色时节。第七届中国(安庆)黄梅戏艺术节,将在国庆期间,在安庆市隆重举办。这届黄梅戏艺术节将有近30台大戏陆续登台亮相。桐城市黄梅戏剧团将携带又一台新创现代黄梅大戏《青山鉴》,在艺术节上作精彩展演。区别过去的几台大戏,《青山鉴》是一出现代大型黄梅戏,它以反映当代年青人满怀青春抱负,回报家乡,立志创业为主题,为了一片蓝天白云,处处青山绿水,意在体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态文明建设理念。舞台上呈现出盎然春意绿色,洋溢着一代年青人的青春气息和田野山间泥土芬芳。在这台大戏尚未拉开正式演出大幕之前,让我们有理由满怀期待,演出圆满成功。
黄梅戏造就了艺术节,艺术节也成就了黄梅戏。多年来七届黄梅戏艺术节的成功举办,让人们更多的认识了解了安庆,让黄梅戏走得更远,同时,也让一代黄梅戏新人在这块艺术平台上得以展示、成长、提高。多台大戏的创作,排练,桐城市黄梅戏剧团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方法,多位名家的现场悉心指导,现代先进的综合舞台艺术展现,艺术节及更多更大的演出平台,让新一代桐城黄梅戏人逐渐成熟,挑起大梁。正因为有了他(她)们的精彩演唱,正因为有了绚丽多彩的黄梅戏艺术节,使得今天的文都黄梅分外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