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保将实现异地结算
记者从会上签订的《社保一体化合作框架协议》中了解到,合肥经济圈内城市有望实现医保异地结算。
圈内城市将推进异地就医联网结算平台的链接。住院结算可使用现有的省级医保异地结算平台。同时,圈内还将建立失业保险无障碍跨地区领取机制,实现经济圈城市间失业保险关系无障碍转移。异地居住退休人员领取养老金也将更加便捷。合肥经济圈将积极推动圈内统筹地区异地居住退休人员养老金领取资格认证的协查协办,异地居住退休人员可在居住地街道(乡镇)办理认证手续,认证结果可以通过“异地居住人员领取社会保险待遇资格协助认证信息系统”,在圈内社保经办机构之间传递,进一步方便异地居住人员办理养老保险待遇资格认证手续。
住房公积金可异地互认和转移接续
会商会上,“住房公积金异地互认和转移接续”合作框架协议达成,并有望在年内实现。桐城人在合肥买房能用上公积金了。
在《住房公积金异地互认和转移接续合作框架协议》中,圈内将支持在就业地(缴存地)正常缴存、在户籍所在地(贷款地)购买自住住房的职工申请住房公积金贷款。缴存地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负责出具《安徽省内异地住房公积金贷款职工住房公积金缴存证明》及最近六个月的住房公积金缴存明细。异地住房公积金贷款按照贷款地住房公积金贷款政策规定执行。职工异地购房可提取住房公积金。缴存职工及配偶在经济圈内城市异地购买自住房的,可以在缴存地提取本人及配偶住房公积金账户内的资金。
环境污染联防联治设定统一二手车转户准入标准
据了解,合肥市将在从7月1日起,市区全面禁行黄标车。在《合肥经济圈环境污染联防联治合作框架协议》中,圈内城市将共同防治机动车污染。区域内各市通过黄标车数据共享,逐步实现黄标车跨市违规处罚。设定统一的二手车转户准入标准,禁止黄标车相互转籍。
圈内还将共同推进环境保护机制创新。建立巢湖流域生态补偿制度,流域内实施统一的污染物排放标准和环境质量标准;完善环境保护责任追究和环境损害赔偿制度体系。在流域水资源保护规划、生态环境保护规划、生态红线规划等领域实施规划对接。
6月下旬共同搭台人才招聘会
《人才交流培训合作框架》中,圈内将建立人才需求信息联合发布、人才招聘优先优惠服务等机制,联合举办经济圈城市高校应届毕业生供需见面会。
6月下旬合肥经济圈拟共同承办“2015年合肥经济圈五市人才招聘会”,招聘会规模为200家,提供不少于1200个招聘岗位。每市至少组织30家以上企事业单位,提供招聘岗位不少于300个。
电子信息产业分工与合作加速推进
为了充分发挥圈内城市在家电及电子信息产业基础、产业发展方面优势,经济圈城市签定了《家电及电子信息产业合作框架协议》,共同促进圈内城市家电及电子信息产业融合,实现圈内家电及电子信息产业差异化、互补化错位发展格局。
今后,圈内城市在发展电子信息产业时将各有分工。合肥市重点打造“三链五集群”:智能终端产业链、智能能源产业链、智慧城市产业链;新型显示产业集群、泛半导体产业集群、智能终端制造产业集群、安全电子产业集群、特色软件与互联网信息服务业集群。
桐城市重点建成电子工业园和江淮云2个省级电子信息产业基地(园),加快发展电子、光纤光缆和光通信、光伏、新型显示和移动智能终端、云计算和软件产业。重点培育LED、电子商务、大数据和物联网应用服务产业。
探索开通圈内城际公路快速客运系统
在《交通基础设施合作框架协议》中,合肥经济圈将探索开通合肥经济圈城际公路快速客运系统,密切圈内城市联系,方便群众便捷出行。 合肥经济圈将改造提升合肥与淮南、六安、桐城、定远等地的快速公路网,并加快推进滁新高速、济祁高速、环巢湖旅游公路、S105(合巢路)、S101(合相路)、G312(合六路)、G206(合淮路与合安路)、合六第二通道等工程建设。其中,合六南通道六安段今年全面开工建设,G206合淮路与合安路合肥段都将建成通车,S241洛水公路(淮南段)将建成通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