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摘要
区域合作、经济圈建设,基础设施建设须先行。合肥经济圈城市党政领导第五次会商会议召开以来,桐城市积极落实《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合作框架协议》,牵头推动一批道路基础设施建设,合肥经济圈五个成员城市的交通联系将进一步加强,一小时通勤圈正全力构建。
交通基础设施一体化
如今,从合肥到桐城,走高速公路1个多小时就能到达,随着一批两城间交通基础设施的建设,时间有望进一步缩短,甚至控制在1小时以内。
据了解,按照统筹共建的思路,206国道桐城段改造升级工作已经展开,引江济淮工程桐城港口设计文本也已经完成,目前正在按程序报批。同时,合安九快速客运项目前期工作扎实推进,S316桐城段改建工程已列入国省干线公路项目前期工作计划。
此外,合肥到舒城再到桐城的城际轻轨项目,以及徽州大道南延至桐城的项目也在谋划。
园区合作共建显成效
桐城市发改委总经济师许仁成介绍,这些交通基础设施工程的实施,将进一步加强合肥与桐城之间的联系,两城之间的人员往来将更加方便快捷。
记者了解到,交通基础设施的一体化,为其他领域的深层次合作创造了条件。其中,园区合作共建是一个重要方面。
据介绍,合肥包河经济开发区(原合肥包河工业园区)就与桐城双新经济开发区签订了合肥经济圈合作共建园区框架协议。目前,双方在合作共建机构、规划建设与管理服务交流、产业合作、投融资合作、人才交流等方面展开深层次交流,且正在建设双方招商引资的“项目库”。
千吨优质蔬菜供合肥
合肥人的菜篮子中,将越来越多地出现来自桐城的各类蔬菜,这是合肥与桐城共建蔬菜基地的成果。
桐城市农委有关负责人介绍,截至去年8月底,基地已全部建成,完成项目总投资230万元。根据合肥—桐城共建蔬菜基地合作协议,桐城水芹、莲藕以及一部分设施蔬菜已供应合肥市场达1000吨以上。
“合肥经济圈成员城市间的合作,能让老百姓得实惠。”许仁成介绍,道路的互联互通、菜篮子的逐渐丰富以及园区企业间的合作,最终都能使群众受益。(星级记者 赵登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