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桐城 > 综合资讯 > 周边 >

百姓看戏 政府埋单

2018-11-26 浏览次数: 我来说两句
关键字: 百姓 看戏
导读:为救李郎离家园,谁料皇榜中状元。近日,在东至县尧渡镇管山村农民大舞台上,锣鼓喧天、琴声悠扬,文化惠民工程黄梅戏《女驸马》正在上演。该村村部的广场上,挤满了前来看戏
       “为救李郎离家园,谁料皇榜中状元。”近日,在东至县尧渡镇管山村农民大舞台上,锣鼓喧天、琴声悠扬,文化惠民工程黄梅戏《女驸马》正在上演。该村村部的广场上,挤满了前来看戏的村民。演员们惟妙惟肖的表演,引来阵阵喝彩。
        每天傍晚,68岁的管山村村民庞末胜吃完饭,就来到广场看戏。老庞是个不折不扣的老戏迷,尤其爱看黄梅戏,时不时还可以哼唱几句。“以前,我们管山很闭塞,没有什么娱乐活动,只要听说附近哪个村里有唱戏,我总是一场不落。经常是背着孩子,手拎小木凳,翻山越岭去看戏。”庞末胜说道。
       “今年3月,东至县文化惠民工程‘送戏进万村’首场演出在该县东流镇张岗村开演,吸引了300多位村民前来观看。”该县文广新局负责人黄正发接受记者采访时说。
       “作为政府文化惠民工程之一,池州市以群众文化需求为导向,植根本土文化,培育特色文化品牌,创新服务内容,鼓励社会力量融入文化民生工程,精心组织实施‘送戏进万村’文化活动,并尝试由‘订单式服务’向‘点单式服务’转变,根据群众文化需求,提供公共文化服务产品。”池州市文广新局分管公共文化的副调研员许晓丽告诉记者。
        从2007年开始,池州市实施10件惠民实事,其中就包括送戏下基层、进社区;2013年,“送戏进万村”被纳入省市民生工程。今年,该市采取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组织开展“送戏进万村”活动,明确表演团体资质,科学安排演出时间,并挑选群众喜爱的剧目,合理制定演出计划,避开农忙时节,兼顾外出务工人员观看演出的需求,提高群众的知晓度和满意度,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
       “我们要求参与采购的演出服务单位持有《营业性演出许可证》不低于两年,具有一定规模,演出器材齐备,固定演职人员不少于20人。其中,专业艺术院校毕业或有艺术类专业技术职称的演员占比不少于两成,演出单位与各乡镇办文化站结合实际需求,挑选群众喜爱的剧目进行演出。”许晓丽说。
        池州市还制定严格的监督检查方案,对“送戏进万村”活动的每个环节进行全覆盖、无死角检查,严格督查所有剧团首场演出,不间断、不定期地对演出活动进行暗访,重点检查节目数量、演出内容、演出时长、演员阵容、演员资质、硬件设备等,确保演出场次、质量达标,群众满意,确保“送戏进万村”民生工程取得实效。“县文广新局社文股、文化市场综合执法大队组成联合执法队伍,坚持 ‘每个剧团首场演出必到、有任何群众反映必到、违反要求查处必严’原则,对照剧团承诺事项,进行‘对单检查’。”黄正发告诉记者。
       “演员们不仅唱得好,说的又都是老百姓熟悉的道理,当然好看啦!”回忆起几个月前看的黄梅戏《寻儿记》,东至县葛公镇同春村村民黄龙泉仍然意犹未尽。台上全情投入,台下连连叫好。同春村是当地有名的“戏窝”。村里大部分老年人年轻时都登过台,用村民查振龙的话来说就是“懂戏”。由于演得好,应观众的请求,《寻儿记》演出结束后,演出单位还加演了一出折子戏。
       “今年,池州市共开展了617场‘送戏进万村’文化民生工程演出,实现全市614个行政村(社区)送戏全覆盖。”许晓丽告诉记者。
“如今,‘百姓看戏,政府埋单’,我在家门口就能过足戏瘾。为文化惠民工程点个赞!”庞末胜说。
(责任编辑:肩上蝶)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