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桐城 > 桐城新闻 > 乡镇 >

黄甲镇:产业扶贫“输血”更“造血”

2019-08-29 来源:桐城新闻 作者:王龙中 浏览次数: 我来说两句
关键字: 黄甲镇 产业扶贫
导读:一个地方要发展,产业是关键,这是黄甲镇党委书记潘东香时常挂在嘴边的乡村振兴发展重点,能在家门口实现创业、就业,老百姓才会回来、农村才会有人气,乡村振兴才有基础。
       “一个地方要发展,产业是关键”,这是黄甲镇党委书记潘东香时常挂在嘴边的“乡村振兴”发展重点,“能在家门口实现创业、就业,老百姓才会回来、农村才会有人气,乡村振兴才有基础。”

 
         黄甲镇属纯山区,地理优势不足,工业企业发展艰难,镇域范围内企业多以小型农业企业为主。多年来,镇党委不断增强党建工作对经济发展的引领,始终坚持把发展产业作为“一把手工程”牢牢抓在手上,依托山区资源大招商、招大商,接二连三,喜报频传,几家超亿元的投资公司慕名前来,纷纷落户黄甲。其中,计划投资1.6亿元的桐城小花白茶生态观光园公司就是具有代表性的一个。55岁的总经理高青山兴奋地告诉笔者,黄甲镇的资源环境好,老百姓也很和气,更重要的是自己想回报家乡,带领村民一起奔小康。他给我们算了一笔账,公司拟租赁万亩山场,按现价来计算,每年给老百姓的租金高达两百万元,每年带动几百人就业,务工收入四百多万元。
 

    企业“引进来”,产业“搞起来”是发展农村产业经济的第一步,如何做到“引”、“留”结合是关键。该镇在强化服务意识的同时,积极推进“四送一服”活动,帮助各类企业解决发展问题,为企业加快发展创造良好环境。继续实行班子成员招商引资项目“一对一”包保服务,为招商项目的顺利实施提供保障。坚持实行挂钩服务、定向服务、驻点服务相结合,深化“暖企行动”实效,对中森生物、桐都图书、君悦餐饮、双创科技等企业上门服务,积极帮助企业协调在资金、用工、市场中遇到的难题,促进企业扩大规模、转型升级。

  黄甲镇总人口约1.4万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2641户9477人。山地面积12.8万亩,水面面积7809亩,森林覆盖率达90%。山多耕地少是造成众多农户致贫的主要原因,面对这一现状,黄甲镇抓根源、理思路、促发展,依托现有的自然资源,发展壮大产业扶贫,把生态环保融入产业发展之中,走出一条以“绿色产业培植”推动“造血扶贫”的新路。

     黄甲镇以扩规模、增特色为发展脱贫产业的生命线,统筹规划,精准实施,聚焦茶叶、中药材、高山蔬菜、油茶、苗木花卉、手工业、乡村旅游等七大特色扶贫产业,着力实施9个超两千亩精品产业工程,着力打造了两万亩桐城小花茶叶、5000亩油茶、2000亩高山蔬菜、6000亩安吉白茶、2000亩苗木花卉、2000亩板栗、2000亩中药材、2000亩瓜蒌子、2000亩薄壳山核桃等9个经济林基地,形成了以全市最大的桐城小花茶叶基地为引领,以茶叶、果品、中药材、高山蔬菜、苗木花卉等5个产业带为支撑的扶贫产业新格局。全镇8个村,每个村除茶叶基地外,还拥有1-2个产业基地,如石窑村还有白茶基地、高山蔬菜基地,黄铺村还有苗木花卉基地和薄壳山核桃基地,三新村还有中药材基地、香菇基地、油茶基地等,9个基地辐射带动全镇90%的贫困群众脱贫增收。正是因为有了基地的支撑,每个村可以通过把农户的山林、土地适度规模集中,增加贫困户财产性收入,聘用贫困户进入基地务工增加贫困户工资性收入,让部分贫困户获得稳定收入。

  在决胜脱贫攻坚的当下,黄甲镇重点扶持多项产业,利用产业扶贫,变单纯“输血”为持续“造血”,为乡村发展持续引来“活水”。据悉,该镇通过创新“龙头企业+基地+贫困户”的产业扶贫机制,实现了“一地生四金”,即:组织引导群众以土地经营权流转“获租金”,扶贫资金入股龙头企业“变股金”,贫困群众就地打工“挣薪金”,盘活土地等资源入股合作社或龙头企业“分现金”,拓宽了贫困户的增收渠道,带动了贫困户增收脱贫。


 

 

(责任编辑:云晓露)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