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护传统村落 厚植优秀传统文化之根

2019-06-25 作者:金聪 浏览次数: 我来说两句
导读:近期,金神镇组队赴庐江县考察学习脱贫攻坚工作,先后参观学习了龙桥镇盆形村扶贫业务资料建设、夹板村放马滩龙虾养殖和盆形村绿梅种植两个产业扶贫基地,聆听了镇村脱贫攻坚
       近期,金神镇组队赴庐江县考察学习脱贫攻坚工作,先后参观学习了龙桥镇盆形村扶贫业务资料建设、夹板村放马滩龙虾养殖和盆形村绿梅种植两个产业扶贫基地,聆听了镇村脱贫攻坚先进经验介绍。一路走来,让我们切身感受到“庐江模式”有力度、有方法、有成效。
  基础资料精准翔实。县镇村主要领导亲自抓,深入走访农户,解决最突出最复杂问题;组织帮扶责任人全面走访核实,确保扶贫对象精准、基础信息准确、档案资料完整详实;开展“信息采集大会战”,对所有建档立卡户信息,逐户逐人逐项进行核对,确保信息精准,推进镇村扶贫工作站建设和扶贫档案管理工作,做到基层各类档案资料系统完备。
“日有千人作揖,夜有万盏明灯”。这是桐城先贤袁宏称颂昔日双港镇练潭村的情景。而如今,练潭老街逐渐褪去了往昔的繁华,“练潭秋月”一景也渐渐淡出人们的视线……而不变的是,浓浓的乡愁,永存于游子的记忆深处。现今,让人们“记得住乡愁”,一项基础性的工作就是保护好传统村落。
  保护传统村落,要从保护传统建筑开始。《中国新闻周刊》一篇报道曾经提到:据相关部门统计数字显示,我国的自然村十年间由360万个锐减到270万个。这意味着,每一天,中国就有80个到100个村庄消失。这惊人的数据背后,就是传统村落的批量消亡。诚然,高楼拔地而起,替代了青砖黛瓦院落;条条水泥柏油大路,替代了窄窄青石小道;工业机器轰隆作响,替代了机枢声声,是人们乐见的社会进步。当现代化的车轮迎面而来、碾压一切时,每一个人还要有“前村一面、万镇一样”的担忧、提高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自觉。毕竟,传统建筑是凝固的文化符号,保存相对完好的古建筑,决不能拆。传统村落所在的镇村应该积极向上申报传统村落保护项目,争取、汇聚各方修复力量,共同将优秀传统文化的“根”留下来。
  保护传统村落,要注重文化传承。传统村落对当地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坚定文化自信有着重要意义。各地要主动加大对传统村落的文化开发,将已有的民俗文化、山水文化继续传承下去、弘扬开来;要保护和发掘并举,积极申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严格保护村落中各类优秀的文学、艺术、歌舞、习俗等非物质文化;对民间手艺人,适当给予一些资金支持,鼓励他们传播老技艺,将家乡的传统手艺传承发展下去。
  保护传统村落,需要全社会共同参与。村落不是一个人的家园,它是一个集体的精神家园。保护传统村落,留住的不是个人的乡愁,而是整个中华民族的乡愁。从国家层面出发,要加大对传统村落的保护力度,出台相关政策,支持地方政府在传统村落的保护、修缮、开发上下功夫,营造国家重视、政府支持、村民参与的传统村落保护氛围;从个人层面出发,要提高对传统村落的保护意识,自觉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发扬地方特色民俗文化,为自己的家乡“代言”,争做家乡文化的守护者,积极参与社会宣传,将家乡名片传到全国各地。
  保护传统村落,传承优秀传统文化,是乡村文明建设的题中之义。让我们携起手来,共同守护我们的精神家园,让大家都能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
(责任编辑:云晓露)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