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农作】开秧门祭土谷神

2017-08-01 来源:未知 作者:民间 浏览次数: 我来说两句
关键字: 建筑农作
导读:开秧门,又称开秧田门,是盛行于江淮地区的一种农业生产风俗。桐城旧时的这种风俗内容,与周边地区大同小异,异是开秧门这天,须吃黄米饭,俗称发黄米。
开秧门,又称开秧田门,是盛行于江淮地区的一种农业生产风俗。桐城旧时的这种风俗内容,与周边地区大同小异,异是开秧门这天,须吃“黄米饭”,俗称发黄米。

桐城农人祖祖辈辈重视水稻种植,辛勤劳作。同时,还把丰收的希望寄托在土谷神身上,认为土谷神是掌管土地、庄稼的神灵,能保佑禾苗壮大,能防御风雹虫害,故择吉日插秧一定要在开秧门时虔诚祭祀之。祭祀时置三牲碗于田头,燃一贴黄表纸和三柱香,放一挂鞭炮,家庭主人立于其边作揖(或磕头)祈祷,乞求土地神灵保全秧苗壮大,风调雨顺,无病无灾,丰收定夺。祭祀完毕,主人陪伴前来帮助插秧的人饮“开秧酒”,吃“黄米饭”。所谓黄米饭,即是以糯米淀粉用芝麻装心做成的汤圆。黄是黄道吉日吉意,吉日之米,黄米,故名。酒饮之后(饮酒置丰盛菜肴),众人吃汤圆至饱,以祈主人今年收成圆圆满满。也有做粑吃的,农家主妇有意识地将芽稻留下少许,磨粉做粑,试其味是否甘甜,以预测年成的丰歉。下田插秧,由德高望重的长者或家长自己插第一棵,其他人及子孙晚辈接着插。旧说秧是“神仙草”,故一是妇女不得下田插秧,二是秧把须先向田中均匀抛撒,忌直接抛给插秧人,更不能甩在别人身上或从别人头顶上飞过。第一天插秧,须先用右脚下田,右为顺,左为反,右脚先下田,以示风调雨顺。插秧有“两不”,一是当天拔的秧须当天插完,不留“隔夜秧”,二是必须插完整块田才能收工,叫“不插破田”。插秧时,主人还安排人唱插秧歌。插秧完毕,还要举行“关秧门”仪式,俗称“收秧把”。开秧田门祭祀土谷神的风俗,至二十世纪五十年代逐渐淡化。吃黄米饭的风俗至八十年代开始减少。随着农业科学发展和农民素质提高,不准妇女下田插秧已变为妇女多成为插秧能手,开秧门时烧香祭神已除,但仍有为迎接丰收而燃放的鞭炮声。
(责任编辑:刘夏彤)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