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农作】格式多样的农村住宅

2017-08-01 来源:未知 作者:民间 浏览次数: 我来说两句
关键字: 建筑农作
导读:村宅,即农村百姓住的房子。自明、清至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初期,桐城农村住宅根据本地物质资源和地理条件,自成定规,形成基调一致、格式多样的江北式的建筑风味。
村宅,即农村百姓住的房子。自明、清至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初期,桐城农村住宅根据本地物质资源和地理条件,自成定规,形成基调一致、格式多样的江北式的建筑风味。其种类有:草屋、拍茅屋、芭茅屋、瓦屋。屋型一般为一拖三,一拖五,一拖五包厢,八间圆盒,十二间圆盒、十四间圆盒,还有少数二十四间圆盒、三进三十六间圆盒的。圆盒又称棋盘,一颗印。

旧时农村,家庭贫困者多数住一拖三,少数一拖五或一拖五包厢。这类户型,多半为草屋,盖拍茅屋的很少。山区百姓有盖芭茅屋的。一拖三、一拖五,即是一排三间、五间,包厢即横头加的厢房(俗称找拐)。草屋顶是用稻草盖的,选质量好的新鲜稻草,梳除枯叶,即可上盖。拍茅屋是茅草(桐城北乡称荒草)拍盖成的,选优质茅草,梳去枯衣,铡齐两头,捆把上屋。拍,即一行行一层层地把加盖的茅草拍齐,并根据户主要求决定厚度。由于拍草、收做屋顶、拍前铺灰粑要有专门技术,故盖房者须请茅匠来做屋顶。

铺灰粑,是为了保证草屋顶部清洁整齐。灰粑是上、下两层草木灰(或细糠灰)铺夹泥巴锤打成的,厚度如同米饭锅粑,长、宽视屋面大小,一般每间屋可做九至十块。第一块灰粑做成后,即可在其上迭做好多块。半人高时,茅匠用铲锹按尺寸铲齐,并用圆木杠卷圈吊上屋顶。

八间圆盒至二十四间圆盒的屋顶,基本上是盖瓦的,极少八间圆盒盖草。民间砖瓦窑烧制出的瓦一般有青瓦、沟瓦、插檐瓦。盖瓦时,沟瓦凹部向上瓦瓦相垫,盖瓦凸部向下,层层相压。也有沟瓦平着接头的,上面再铺一层垫沟瓦,此种盖瓦法俗称“盖抿瓦”。

八间圆盒布局是前三间,后三间,中间两旁为厢房,正中为天井。前三间中间为厅(俗称厅屋),后三间中间为堂(俗称堂心)。十二间圆盒是前五间,后五间,天井位置不变。天井长了,可隔成三个等份。十四间圆盒,前后不变,每边厢房多了一间,天井也大了。若前后有变,天井窄长,故此做法一般不取。二十四间圆盒、三十六间圆盒的格式有好几种,如三十六间圆盒,三进平行,六个天井。前进中间大门,两旁侧门。大门内前进为门屋,中进为厅,后进为堂。前后进均设有走廊,有“走马通头”之说。桐城人看重圆盒,因为此型房四坡相连,坡面连结处构成四槽,雨水从四槽淌下,注入天井凼,从暗涵里排出,民间称是“四水到堂”、“四方聚财”。“走马通头”不仅利于宅内通行,又起“四通八达”意。

房屋上装,一般由梁(又叫柁,柁梁)、檩(又叫檩条、桁条)、椽子组成。檩条、椽子选用优质杉木为好,杉木不易变形。也可用松木和其它杂木。柁梁承载力大,起着扇壁扛桁或拐屋衬桁的作用,故宜选粗壮而又结实坚韧的树木。为了让房子牢固扎实,能抵抗轻微地震以及减少其它自然灾害影响,有条件者立上装时还要竖上穿枋,即架桁条的地方用排列的穿枋柱子顶着,俗称“柱子落地”,三柱、五柱或七柱落地,有“五柱七顶①”、“七柱九顶”之说。

下装,即基脚与墙壁。基脚要刨足底子,视基坑的地质情况下砌石料。墙壁有土坯墙、土墙(土筑墙)、砖墙等种类。砖墙以开线砖砌的空心墙或肚子墙为多。穿枋壁不少是以竹或芦柴杆编墙糊泥做成壁子的,也有用土坯砌的。

旧时村宅格式虽有定规,但种种原因又不得不去突破,如儿孙多各房头②抱着老屋添房子,以公堂为中心的老屋基窠就形成了。

建国初期,农村住宅变化不大。七十年代,草房渐少,纷纷出现三室三披俗称“合六间”(又叫“亮六间”)、“一条龙”以及其它式样的瓦房子。九十年代,三底两楼、三底三楼等格调各异的小楼雨后春笋般拔地而起。据调查,二十世纪末农村住户盖楼房的占百分之六十至七十。而现在,除了极少数特殊情况,家家户户都盖起了楼房,且样式越来越好。

①顶:指桁条。

②各房头:一脉相传的各个派系。
(责任编辑:刘夏彤)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