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桐城 > 文化桐城 > 桐城人 >

明清名宦:明末重臣何如宠

2016-09-05 浏览次数: 我来说两句
关键字:
导读:何如宠(1569—1641),字康侯,号芝岳。著有《奏疏》3卷,《后乐堂集》若干卷存世。
  何如宠(1569—1641),字康侯,号芝岳。幼年在许静斋家私塾读书,勤奋好学,聪明颖慧。有次随塾师出游,行至白鹤峰下,见一位白发苍苍的老者,挑着白菜去赶集。塾师有感而发:“白鹤峰下白发老翁挑白菜。”塾师本无对对之意,但年仅九岁的何如宠默记心中。下午回家经过县城东北的黄泥岗时,何如宠看见几个幼童在路旁地里采摘黄瓜,便脱口而出:“黄泥岗上黄毛小儿摘黄瓜。”塾师听罢,大为赞赏。
  明神宗万历二十六年(1598),何如宠与兄如申同举进士,未廷对,因病回家。何如宠博学多才,后被选入翰林院,授庶吉士。闻父病,回家探视。其父病逝,依例守丧。服丧期满,回京就职,授编修。因老母健在,告假回籍奉养。并与其兄何如申约定,兄弟二人不同时外出,如需要外出办事,必留一人在母亲身边陪护。万历三十九年,何如申督征军饷,办完公差回家后,何如宠才赶赴京城就职,升中允,迁右庶子。
  明熹宗天启元年(1621),升礼部左侍郎,因老母病故,守制服丧,未赴任。守制期满,就任原职。时阉党魏忠贤专权,东林党人士杨涟、左光斗等遭陷害,何如宠想法搭救。魏忠贤亲信魏广微骄横跋扈,上疏弹劾何如宠,说何如宠与左光斗都是桐城人,是同乡好友,交谊笃厚,属于同党,因此,天启五年何如宠也被夺职闲住。
  崇祯元年(1628),何如宠被朝廷重新启用,授吏部右侍郎。在赴京途中,再拜为礼部尚书。上任后,每日拂晓起身理事,至漏尽不休。何如宠上任后,对过去的一些陈规陋俗,进行革除。依照旧例,宗室子孙的命名及婚嫁,须经朝廷钦准。长此以往,一些官吏乘机设关卡,要挟索贿,以致积压奏文逾千份。有的已经老死了,还没有得到名称;有的白发未婚。何如宠力谏其弊,革除旧例,使皇族中得到命名、婚娶者达600多人。何如宠对同朝官员,肝胆相照,深得同僚的尊重和敬佩。例如,大学士刘鸿训因守关士兵缺饷,怕影响军心稳定,奏请发储金30万两,崇祯皇帝没有同意此奏,退朝时刘鸿训叹曰:“主上究竟年青。”崇祯皇帝听见后,大怒,必欲置之死地,何如宠甘冒危险,上下斡旋营救,终使崇祯帝稍有宽容,改死罪为放逐。
  崇祯二年(1629)十一月,清军逼近北京,京城戒严。城中一些富商大户愿意用私财募兵,帮助守城,许多大臣认为此举是忠勇豪壮的行为。何如宠觉得不妥,认为此举如果被奸人利用,势必导致内讧。皇帝召见时,何如宠仍坚持己见。崇祯帝派员勘察,得知私财所募兵勇,参与守城,心怀叵测,果如何如宠所言。从此崇祯帝更加信任何如宠。十二月,皇帝命他和周廷儒、钱象坤等以本官兼东阁大学士,入阁办事。其时,清军绕道古北口越长城至北京,崇祯帝中反间计,误以为兵部尚书袁崇焕与清军达成密约、引清军来逼和,下诏将袁崇焕逮捕,一怒之下,要诛杀其九族。袁崇焕为明末一位悲情将领,他为保卫明朝立下赫赫战功,却被生性多疑的崇祯帝下令处其磔刑,抄家灭族。何如宠知其蒙冤,冒死为袁氏一门九族300余口,苦苦求生。崇祯帝在何如宠的求情下,终于收回灭族成命。当时朝廷大小官员都大赞何如宠之仁德,冒险救人。何如宠从此备受皇上信任,赢得同僚景仰。不久,提任吏部尚书、中枢殿大学士。后累加赠少保,改任户部尚书兼武英殿大学士。
  崇祯四年(1631)春,何如宠奉旨协助周廷儒总裁会试,会试录取工作结束后,请求致仕,9次上书才获批准。回家后,何如宠想到崇祯皇帝性狭多疑,忠奸不分,滥杀无辜大臣,寝食难安,遂上疏进言:“帝王治国之道在于虚心纳谏,明理乱,察忠奸,朝纲不紊,法制严明。”崇祯帝深以为然。崇祯六年,首辅周廷儒被温体仁排挤,召何如宠进京接替。何如宠素知温体仁阴险狡诈,向以阿顺帝意获宠,自料难以和他有善谋事,在赴京途中,6次上疏皇上,坚辞不就。
  崇祯末年,桐城被张献忠的起义军弄得不得安宁,而南京作为陪都还维持着它最后的稳定和繁华。何如宠致仕后,寓居南京。其时方以智、冒辟疆等复社诸公子经常出入其门下。不过,在桐城,何家也有一处很大的庄园,叫做“泻园”,园址就在龙眠山中。历经风雨,泻园早已不存。如今,仅存的何氏家庙——别峰庵,却成为龙眠山中的一景。
  崇祯十四年,何如宠在金陵官邸去世,享年73岁。南明福王赠太傅,谥“文端”。《明史》称其“操行恬雅,与物无竞,难进易退,世尤高之”。著有《奏疏》3卷,《后乐堂集》若干卷存世。
(责任编辑:一苇过江)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