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桐城 > 文化桐城 > 桐城人 >

[闲说桐城历史人物]老天真赵釴

2006-11-14 来源:桐城网论坛 作者:白梦 浏览次数: 我来说两句
关键字: 桐城人 赵釴
导读:赵釴,字鼎卿,一字柱野。是个大才子,嘉靖十九年(1540)举乡试第一,也就是俗称的“解元”。二十三年成进士,从此踏入仕途。先在刑部任职,后转礼部,再转吏部,其后又迁太仆
  桐城龙眠山是一处集自然风光与人文景观为一体的风景胜地,其中有处风景,名为“绕云梯冲摩崖石刻群”。

  此景的自然风光是一道长五里许的天然峡谷,谷中流泉淙淙、巨石叠叠。峡谷的尽头是一道陡崖,崖上一帘瀑布飞珠溅玉、披挂而下。初进峡谷的人,走到此处,以为是走进了死胡同。可是不然,仔细看,沿着崖壁有一条曲折石径,顺着石径可以直攀崖顶。崖顶上有肥田沃土、鸡鸣村落、人烟蔚然,仿如桃源仙境。因其地形如宝盆,是名宝山湾。

  峡谷中水气重,容易生出云雾,当人们从谷底抬头上看时,那石径壁立陡峭,宛如天梯被云雾缭绕。不知哪朝哪代哪位文人雅士将之命名为“绕云梯”,又叫“百步云梯”。住在宝山湾的山民老乡们经常沿着此梯上上下下,大多数人却不太能准确地体验这“绕云登梯”的意境,他们依音谐意,含糊其词地叫此径为“老人梯”,你若追根究底,问何以叫做“老人梯”,他们就答不出所以然了。

  老人梯也好,绕云梯也罢。此处既叫做“摩崖石刻群”,当然要来看那人文景观摩崖石刻了。

  果然有石刻多处,有的在崖壁上,有的在卧石上。有的在峡口,有的在谷底。有的是隶书,有的是魏碑,有的是正楷,有的是行草。有的有款,有的无款。款有“柱老”、“鼎卿”、“野老”等等。初看这些石刻,你会以为是多人所为。其实不然,这些都是一人手笔,此人就是老天真赵釴。

  赵釴,字鼎卿,一字柱野。是个大才子,嘉靖十九年(1540)举乡试第一,也就是俗称的“解元”。二十三年成进士,从此踏入仕途。先在刑部任职,后转礼部,再转吏部,其后又迁太仆寺卿,晋佥都御史,任贵州巡抚。

  他的仕途是顺利的,他的才学更是令人刮目。他宗阳明心学,主张知行合一,博览群书,文辞典丽,与当时名儒陆树声等并称为“嘉靖四杰”。

  可是这样一个大儒士,行为做事却非常率性,总给人一种天真烂漫之感,也许这就是真正的名士风度罢。

  比如有一次,他在京师巡视军营时,发觉士兵行为松散,许多岗位有岗无人。一问,原来这些人都给总督京营的咸宁侯仇鸾仇大人出私差去了。这仇爷可非等闲之辈,他与当朝的权相严嵩私交好着哩。他那些打发兵士去办的私差里就有着严嵩父子的份,他们在一起合伙开马市做生意分红利。仇、严之间的事人人心知肚明,一般人可不会轻易趟这浑水。赵釴却不吃这套。他巡视完毕,写了一份题为“六弊”的调查报告,硬把这捂着的盖子给揭开了。揭开之后,那些公差私用的士兵都只好归队。仇鸾这下子可恨他入骨了,正想着怎么找个理由整治他。他呢,见好就收,以父亲病故为由丁忧回家了。等到仇鸾因骄横贪虐被革职处死之后,他才服阕还朝。

  再如有一次,他审案时发现有些养马户就因为将种马偷偷用来骑乘,被发现有鞍镫痕迹而罚款判刑。他不禁对那些胶柱鼓瑟的条条框框嗤之以鼻,也对那些职能部门巧立名目罚款创收的行为至为不屑:“畜马不乘,是赘物也。”从此废除陈规,还养马户以自由。
  巡抚贵州期间,可说是他文人施政大展抱负的时候。黔贵山穷水恶,少数民族众多,部族间冲突不断。他来后深入民间,爬山涉水,进村住寨,访贫问苦。在穷乡僻壤开坛授课,宣讲儒家礼义、阳明之学,以开化民智,诱导良知。又教百姓们依山引水,垦荒造田,传授内地水稻种植经验。所以黔贵一带水田耕作技术皆是赵釴之功。不久,他的“精神文明建设”和“物质文明建设”就结出了双重硕果。黔贵富了,经济繁荣,“政化流闻,夷情大悦”。老百姓对他感恩戴德,朝中却有些风言风语:长此下去,贵州人只知有赵巡抚,不知有朱皇帝怎么办?
  有小人在皇上耳边嘀咕,皇上当然不能不有所思虑。最后决定调他去南京任职。南京是陪都,虽有六部九聊,却终归只是摆设。明摆着让他去休闲养老嘛。

  好一个赵釴,名士作派:你不信任咱,咱还不伺候了哩!辞职回家。
  回到家乡的赵釴彻底远离了政治:“有司欲见之,辄以病谢。”不与官场盘桓,他的时间如何打发?“常选客遨游赋诗,或携子鸿赐徜徉山中。尝制油幕为行亭,率日游一山。”原来是与对眼的文人朋友们结伴而游,填词作诗。再不就跟儿子一起到处游山玩水。还自己制了一顶帐篷,夜宿山野哩。若是在现在,这老头八成是自驾游发烧友,或者干脆是驴行一族。

  他的游兴可真好!某一天,他来到一地,看见人家门前一树藤花开得灿烂,立刻命儿子摆酒树下,饮得高兴,叫来主人,醉兮兮地说:“这棵藤树你可别砍了,每年花开时我都要来此一醉的哦!”主人看这老头醉得可爱,也就笑着答应了。
  龙眠山水好,赵釴当然要来踏勘。等他找到这条峡谷,钻进去游历一番,又顺着绕云梯攀上去,一看那山顶上竟又是一番天地,真是“山穷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他大呼找到了“龙眠真境”,并赋诗一首:“天合群峰胜,山崖百折奇,肯教流水去,不遣世人知。”他太爱这地方了,就在此造屋安家,并将穷亲旧戚迁来此处,大家一起同乐乐。便形成了一处至今仍在的桃源村庄—宝山村。
  在他的“龙眠真境”里,他可真是老小孩一般的天真快乐。他在峡口的山石上写上“龙门”二字,又在谷中到处漫游,顺口题景,随手写字:什么“龙眠处”、“清凉处”、“听泉处”,什么“玉枧云槽”、“龙眠一曲”,又考证出那挂飞珠溅玉的瀑布原来就是李公麟名画《龙眠二十景》中的璎珞崖,于是又在瀑布边题上了“璎珞崖”、“海潮音”。他还随心所欲给自己取了许多字号,什么“柱野”、“柱老”、“野老”、“八柱野人”等等,落在款处。

  这些字写成后,他的儿子便命人凿刻出来,以留后世。
  他的儿子赵鸿赐也是桐城名儒,只是他一直没做官,而是帮着父亲在家里开堂讲学、建祠祀祖,管理义田、周济亲友。当然也包括陪着父亲野游,并记下他到处题写的诗文佳句。

  父亲赵釴著有《古今原始》十五卷、《鷃林子》五卷、《无闻堂稿》十七卷。
  儿子赵鸿赐著有《无甚高论》七卷,《跪石斋稿》、《海鸥吟》等若干卷。
(责任编辑:一苇过江)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