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桐城 > 文化桐城 > 桐城派 >

桐城派代表作家故居现状及其价值

2015-09-04 作者:张梅生 浏览次数: 我来说两句
关键字: 桐城派 故居
导读:“桐城派名人故居”是桐城市和枞阳县(唐至德二年至公元1949年2月,桐城包括现枞阳县在内)范围内现存的桐城派人物故居及故居遗址、家塾和书院的统称。
  桐城派是清代文坛上最大的散文流派,因该派主要代表人物——戴名世、方苞、刘大櫆、姚鼐都是安徽桐城人,所以世人把他们及追随者所作的散文统称为桐城派。“桐城派名人故居”是桐城市和枞阳县(唐至德二年至公元1949年2月,桐城包括现枞阳县在内)范围内现存的桐城派人物故居及故居遗址、家塾和书院的统称。它包括方以智故居、刘大櫆故居和刘大櫆门馆(勺园)、姚莹故居、桐乡书院、方东树故居、惜抱轩姚鼐手植银杏树和戴名世故居遗址。

  1.方以智故居
  方以智(1611—1671),明末著明思想家、科学家、文学家。故居位于桐城市老城区新巷与寺巷之间,始建于其祖父明万历进士方大镇之手。故居解放后为城关镇政府办公场所,大厅做大礼堂用。文革后分给镇政府多户职工居住至今。现隶属桐城市建设局,归桐城市房产局使用。1985年被列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故居由前后4个庭院、一个潇洒园和在同一条中轴线上现存的四进主屋组成,占地面积4859平方米,总建筑面积1670平方米。方以智故居的产权因种种原因长期未能划归文物部门所有,给其合理利用与保护带来很多障碍,其中一进因改建格局发生较大变化,现存建筑因年久失修,有些木构架腐烂,油漆剥落严重。

  2.刘大櫆故居和刘大櫆门馆(勺园)
  刘大櫆(1698—1779),上承方苞,下继姚鼐,为桐城派中坚。其故居是枞阳县文物管理所在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中新发现的古建筑,位于枞阳县横埠镇后方乡周岗村,现存三间两进加四周院墙,为一四水归堂的庭院式民居。园内有荷花池、缥碧轩等绿化和园林建筑。故居部分保存较为完好,其余都已改建。从故居山墙和内隔墙的营造法式和用材上判断,应是清代中、早期建筑。
  刘大櫆门馆(勺园)位于桐城市西环路东侧,与省荣誉军人康复医院相邻。勺园是桐城派后期名家方宗诚的私家塾馆,桐城派祖师刘大櫆曾应邀在此设馆授徒,故又称刘大櫆门馆。解放后勺园内的九间藏书楼为方家后代诗人方守敦住宅,其附属的厨房和马房则归公。1985年被列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3.姚莹故居
  姚莹(1785—1853),嘉庆进士,师从姚鼐,是著名的姚门四杰之一。故居位于寺巷东西两侧,东侧为故居初复堂,西侧为故居中复堂。中复堂的北边与方以智故居的潇洒园紧连。1985年列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故居的主体部分初复堂由东西平行的三路院落组成,总占地面积4400平方米,总建筑面积1300平方米。姚莹故居隶属桐城市建设局,使用单位为桐城市房产局。

  4.桐乡书院
  戴均衡(1814—1855),秉承桐城义法,致力于乡邦文献,与同里文聚奎、程恩缓筹建桐乡书院,亲主书院教政。桐乡书院位于桐城市城东12公里的孔城镇老街,1985年被列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桐乡书院建筑现存朝阳楼与讲学堂三幢,共计建筑面积566平方米。

  5.方东树故居——半天山居
  方东树(1772—1851),22岁正式拜姚鼐为师。半天山居位于桐城市吕亭镇鲁谼山村占湾村民组的半天峰,原有正屋一排七间,东西两端,各建一间拐屋。庄前有飞瀑流泉,周环茂林修竹,风光秀丽。现故居为其后裔居住,但改造严重。

  6.惜抱轩姚鼐手植古银杏
  姚鼐(1731—1815),先后主讲扬州梅花书院、安庆敬敷书院、歙县紫阳书院、南京钟山书院,弟子遍及天下。惜抱轩姚鼐手植银杏树位于桐城市区桐城中学院内东北隅,系姚鼐书屋“惜抱轩”旁之宅树,至今已有200余年历史。1986年县政府拨款在树四周建了钢筋栏杆,并立石碑加以保护。

  7.戴名世故居遗址
  戴名世(1653—1713),被尊为桐城派四祖之一。故居位于孔城镇清水塘村黄庄村民组,原有房屋两进,前后各五间,两侧筑墙相连,中成院落。康熙五十年名世入狱后,房屋拆毁,青砖房基尚存,房基场长21米,宽20米,面积420平方米。
  桐城派名人故居是诸多桐城派代表人物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真实载体,被打上了深深的时代烙印,具有很高的科学、艺术、历史和现实价值。
  著名学者古建专家单士元、郑孝燮、罗哲文等先后来桐,穿街走巷,实地察看桐城派名人故居。他们对桐城派名人故居从布局到装饰表现出的简朴风格产生了极大的兴趣。他们认为从地缘上桐城同徽州仅一江之隔,理应在建筑上带有一点徽州的奢华,而桐城文人恰在居室上也剔除了装饰外表,居如其人、居如其文,令人敬佩!
  安徽省建工学院古建专家、国家一级工艺美术师翟光逵先生对桐城派名人故居的科学价值亦给予高度评价。他认为,桐城派名人故居是中国近代民居的优秀典型,具有从皖南到皖北过渡地带的地域建筑特色。故居在大量采用穿斗式传统木构承重的情况下,将稍间柃条直接搁置在山墙上,利用山墙承重。省去了山墙屋架,这不仅节约了投资,而且是从全木结构逐步向砖木混合结构过渡的开始,开创了砖木混合结构在我国的历史。故居撑拱、雀替、栏杆和窗花等都是用近代出现的机械式车、钳、刨、锯的方法加工而成,是我国建筑走向近代施工方法的开始。
  桐城派名人故居的外墙均采用青砖勾白缝的色彩,这与桐城青山秀水、蓝天白云的自然之景呼应,是桐城派名人追求自然率真的人文理念,与桐城文雅洁清真的特质相一致。
  每一座桐城派名人故居就是一座博物馆,都具有丰富的历史内涵,不仅直观地向世人传达着当时的历史信息,更是向世人讲述着故居中每一位先人的光荣历史、为官为人之道、爱国爱乡之情、严谨治学之风范。从每一座故居中都可以挖掘出一个家族的兴衰史,从而寻找到桐城派发生发展乃至衰落的整个过程与原因。如何保护好桐城派名人故居,发掘、整理出其中的丰富内涵,对于丰富桐城的历史文化内涵具有重要的意义,对于发展桐城的文化文物旅游业,促进当今三个文明建设发挥着重要作用。可幸的是,桐城市委、市政府已作出以现有桐城文庙为中心,与其毗邻的方以智故居、姚莹故居等名人故居以及现今桐城市委、市政府办公区域在内的桐城文化博物馆建设规划,这无疑是桐城派名人故居永续利用、发挥作用的希望所在。
(责任编辑:一苇过江)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