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桐城 > 文化桐城 > 桐城派 >

[名家传略] 桐城派学者贾恩拔的《年谱》

2017-08-10 来源:未知 作者: 河北师范大学文学 浏览次数: 我来说两句
关键字: 吴汝纶 贾恩拔 年谱
导读:桐城派学者贾恩绂是吴汝纶的弟子,他的年谱名《思易草庐年谱》。
 桐城派学者贾恩绂是吴汝纶的弟子,他的年谱名《思易草庐年谱》。该谱收录于谢巍主编的《中国历代人物年谱考录》(1992年由中华书局出版)一书中,但谢巍并未见到该谱,因他在该书“版本”一览中注有“待访”二字,还说该年谱由“著者家属藏”。
上世纪九十年代,贾恩绂后人将其遗稿献出,其中即包括这本《思易草庐年谱》。该年谱为稿本,长25厘米,宽17厘米,约三万字左右。因其一直未刊刻,故知者不多。“年谱”按年月编排,记载了贾恩绂一生的主要活动及一些家庭琐事。由于贾恩绂在民国时代曾积极参与社会政治活动,交往面较广,因而他的年谱具有一定的文献史料价值。现依据年谱,对其生平经历做一大致梳理。
  年谱始于清代同治五年(1866)丙寅十一月二十二日。这一天是贾恩绂的生日。他出生于盐山县贾庄故宅,父亲是一位乡间私塾先生,经常设馆于本地的乡绅人家。贾恩绂七岁入学,跟随父亲往来其设馆的地方读书。七岁读《瀛南史略》、《龙文鞭影》。
 八岁读《大学》、《中庸》、《论语》。
 九岁读《孟子(上)》。十岁读《孟子(下)》、《诗经》、《书经》。
 十一岁读《礼记》。
 十二岁读《左传》,并作《蜀非正统论》及杂体诗数首。
 从十三岁起,贾恩绂开始应县试、院试。
 十五岁应县试时,与南皮县的张兰卿相识并结交(兰卿曾祖号“鉴莽”,以名进士为严州知府)。
 十六岁,师从乔家庙的董鹤庄先生读书,同时在读者二十一人,贾恩绂以“疏狂寡合,大为群儿诟病。”
 十七岁结婚,娶李姓女子为妻。
 十八岁与“燕南三杰”之一的崔兰西一见如故,成为至交好友。
 十九岁师从张子庆(积善)先生,做古赋及律赋。
 二十岁,问业于杨雨村先生,取入县学第三名。
 二十一岁,涉猎孙奇逢的《理学宗传》等性理之书,并阅《钦定四书文》。
 二十二岁,阅读史籍引日唐书》等。从十五岁至二十二岁,贾恩绂所读之书已达二千余卷。
 二十三岁(1888年),赴京乡试,下第,朋友崔兰西获隽。
 二十四岁(1889年),赴京应恩科乡试,中副车第九名。阅卷官山东人刘纶襄荐批云:“识见高卓,议论雄伟,其光油然,其气沛然,是谓‘力大于身,才大如海'。”然总裁徐荫轩认为“首艺遒额”,故抑置副榜。贾之同乡,时任职于刑部的李慕皋叹赏其文,写信给贾恩绂之父,劝恩绂到保定莲池书院学习。
 二十五岁(1890年),同乡刘仲鲁太史来函,敦促其赴保定莲池书院读书,时主持书院者乃“桐城派”学者吴汝纶。吴对贾恩绂才学十分赏识,贾在莲池的考试亦多列优等,名誉渐起。
 二十六岁(1891年),再赴京乡试,仍下第。吴汝纶请其为书院斋长,因原斋长张化臣高心空腹,性情乖张,贾恩绂恐以龃龉而伤乡谊,坚辞未就。
 二十七岁(1892年),吴汝纶再次请贾恩绂为莲池书院斋长,贾力辞不获,遂应命。
 二十八岁(1893年),在保定应恩科乡试,榜发,中式一百四十一名。座师为翁同稣,房师为朱益藩。东单二条胡同。此次拜谒,翁向贾询及宋学及时务,贾以所知应对,颇得翁之垂青。谈论甚久而不送客,是日谈话甚多,且及时事。此年腊月,贾给吴汝纶写信,辞却斋长一职,决定明年不再入莲池书院。是年,中日战启,王师败挫。
 三十岁(1895年),再赴京会试,仍下第。是年康有为联合入京十八省举人“公车上书”,贾恩绂为签名者之一。
三十一岁(1896年),设馆于沧州兰少华家,有学生五人。是年始用力于文字学,抄写《段注说文》。
三十二岁(1897年),得丰润张伯苍推荐,主讲于丰润县的湮阳书院。邑令卢木斋以振兴学校为务,二人相见甚欢。
三十三岁(1898年),再次赴京会试,仍下第。是年秋发生戊戌政变,贾恩绂适在天津,阅《邸报》,激昂流涕。
三十四岁(1899年),至保定谒吴汝纶。时吴氏为贾恩绂之父写有祝寿文。
三十五岁(1900年),仍主持丰润湮阳书院。五月,义和团起,贾恩绂赴乡安置其母,再返丰润路上,亲历天津之乱,赋《天津乱诗》。卢木斋以蜚语撤任,代之者张道源。由于张、卢交恶,贾恩绂离开丰润。是年,清廷与西方列强签订《辛丑条约》。
三十六岁(1901年),创建南六邑学堂(即香鱼书院),遍谒同乡在京任职者,有张玉叔、刘仲鲁、王六垣等,公请天津太守陈序东任其事,陈允诺,奉准饬札各县。是年,卢木斋聘其赴多伦,刘仲鲁荐其为烟台学堂教习,皆辞未就,转荐门生王紫珊赴烟台。
三十七岁(1902年),创阅报社,出学会章程。正月初旬赴天津,便道至京,匝月而归,购书一百数十种,为学会所用。购书款系向招抚局(去岁因办理拳教案件而设,掊敛民间七、八万金)邑绅所筹。五月,应定州好友谷九峰所邀,至定州学堂任教习。
三十八岁(1903年),山西冀宁道连仲甫邀其至山西主持全省学务,山西巡抚张曾索观贾恩绂所著《定武学记》,认为《定武学记》乃康有为、梁启超之流所为,未及两月,贾决计辞去。
三十九岁(1904年),北京李符曾等专函邀其主讲奉直八旗学堂,辞不就。在邑令段礼卿支持下,创盐山高等学堂(由香鱼书院改建),自任董事长。后交与门生田慰农(字得霖)任其事,又应保定同人韩虔谷之邀,至保定崇实学堂任教习,讲授科学及公法学。
十一月停课,拟招股垦荒于盐山县杨家寨,已由督辕批准,邀弓景雀、王励斋、李图南来盐山验地,因白沙无底,垦费太巨作罢。是年,俄约事发,贾恩绂作《上皇帝书》、《上张香涛(之洞)书》,力主不联不拒,誓不立约,汇集联名者二百余人。
四十岁(1905年),应时为山东学务的连仲甫所邀,至山东任学务议员,此为贾恩绂受札委之始。未及两月,因连仲甫笃虚而不求实,贾颇感失望。
四十一岁(1906年),四月,任山东学监,养成所教习。六月,杨莲甫中丞以学报相委,甚喜,以为可借此出其素蕴,然杨之世弟吴辟疆网利营私,致于决裂。是年刻《定武学记》,乃为吴所激之故。又刻《寿言微存》。
四十二岁(1907年),遍游京、津、保等地,时为贵胄学堂总办的冯国璋邀其任贵胄学堂教习。
四十三岁(1908年),在贵胄学堂为国文教习,欲开悟诸王公,期有裨于时政。堂中分王公、贵胄两班,然贵胄班皆纨绔不通之少年,又绝无感情可言,贾恩绂惘惘有去志。是年秋,贾恩绂补本省咨议局议员。
四十四岁(1909年),贵胄班卒业,贾以部议得试用知县。辞去贵胄班教习之职。是年作《君主传贤宪法草案》一册,付引顷天时报》排印之。
四十五岁(1910年),韩虔谷、崔子余建议藩台凌云台续修《直隶通志》,延请贾恩绂土持《直隶通志》的纂修,设馆(又称畿辅备乘局,后改称直隶备乘局)于保定南门关帝庙之启圣祠。
四十六岁(1911年),仍在保定备乘局主持“通志”之纂修。
四十七岁(1912年),中华民国建立。是年正月,保定发生兵变,贾在寓中衣物被抢掠一空,备乘局工作仍无端绪,遂决计辞馆。夏间游京师,门生王紫珊在京有讲演社之组织。又游天津,临时省会推举其为议员。九月,冯国璋委派贾查办“平泉州案件”,事毕,冯又委派其查财政。十一月,贾被推举为正式国会议员,贾以国会所举多匪人,辞不赴选。
四十八岁(1913年),应刘仲鲁之邀,赴天津参与直隶内务、财政两司之要务,因势门多口,亟思远遐。夏间,刘仲鲁任民政总长。旧友刘综尧等具公呈请贾重修《畿辅通志》。贾至保定,开局于保定行宫内,择定西寝宫一所为志局,计划三年内峻业,限定经费三万元。十月,刘仲鲁假冯国璋名义,委派贾恩绂为总纂。时冯国璋已移节江南,诸事皆刘仲鲁主持。
四十九岁(1914年),阴历正月,刘仲鲁解职,继之者为赵秉钧,不五口,赵秉钧死,再继者为朱家宝,公文来往对志局用饬文,对总纂概用公函。志局以局面不定,迄未着笔,是年八月后始从事编纂。
五十岁(1915年),六月前纂成《直隶水道篇》。贾认为:“前志《水道》,貌为详尽,为黄子寿得意之作(或云出王晋卿手。王云疑崔乃晕作),本拟沿袭不改,注明前志。及细检,始知讹谬百出,断难因仍。盖前志率抄《安澜志》,世号为王履泰窃取戴东原稿以刻者也。逐校图志,其舛误不可胜纠,不得已重事排纂,不惟订《安澜志》之谬,而滦河之新道、北运之补改,尤为各书所无。”贾恩绂所纂《盐山志》亦脱稿,九月付梓。
五十一岁(1916年),《通志》中《沿革》、《山脉》、《方言》诸门脱稿。《沿革》各县先列表,而各附考证于后,详校为各省《通志》所无,为贾恩绂最究心之作。
五十二岁(1917年),《通志》各《表》及《金石考》诸门皆脱稿。其子荣睿在盐山置买汉庄旗产,推价八千馀元。
五十三岁(1918年),《通志》中的《导河篇》、《度支表》诸门脱稿,全书除《人物》、《艺文》外,余皆就绪。七月,呈省公署交卷,《人物》、《艺文》呈明携归盐山(因贾恩绂之子贾荣光突然去世,贾携家眷及荣光灵柩返乡办理葬事)自定,余稿装成一箱,交保定图书馆中储存。
五十四岁(1919年),二月,接老友常济生来函,常深以贾恩绂埋头牖下为不平,因为之谋刊《通志》甚力,转总统府秘书长吴士缃商之于总统徐士昌。五月,徐士昌为《通志》一事约见贾恩绂,徐因阅过贾所著《盐山志》,因而对贾颇礼敬,晤谈时,徐有自任刊资之意。徐很快从保定将志稿调至北京,派王树机等审定,然无故中寝。贾恩绂认为,是王二通、董康、王树机辈从中作梗,因作《磨蝎歌》以志其事。常济生又谋之吴士缃,荐贾恩绂为盐务修志处之帮总纂,月薪二百四十元。九月,定议卜居京师,梁式堂又荐贾于徐树铮处任编书局之编辑,月薪二百四十元。时徐树铮任边防总司令,设编书局,专以延揽耆宿,同时在者还有姚叔节昆仲、王树木(丹)、柯凤荪。此时月薪几达五百元,较之通志局反为重腆。
五十五岁(1920年),徐树铮请贾恩绂及戴海珊赴洛阳考试军官,时洛阳驻两个旅,徐树铮所练为西北军,徐以文理定军士优劣。五日考毕,游伊阙,观北魏、唐代所造佛像,十日后返京,便道考廊坊军士。
五十六岁(1921年),徐树铮有经史讲演社之组织,贾恩绂任理学课程,即将开讲,爆发直、皖战争,段祺瑞、徐士昌败,曹锟、张作霖胜,徐树铮亡命日本使馆,编书局、讲演社皆停办。贾迁居于地安门之内宫监。
五十七岁(1922年),六月,沧州回教假曹锟之弟曹瑛为护符,残杀掳掠,沧人吴毓麟(曾任北洋政府交通总长)者亦回教徒,曹锟宠之甚,与曹瑛尤莫逆,坐视乡里涂炭而不救,有人欲将此事登报,报馆不为登,贾恩绂之子荣珂介绍为登诸报,吴追查此事,荣珂被羁警厅,经刘仲鲁等人从中调停始罢。九月,迁寓护国寺之棉花胡同。腊月,定州徐敬卿、谷九峰等为贾谋纂《定县志》。包纂修金三千元,限定二十个月完成,县知事何其璋寄来关聘。
五十八岁(1923年),回乡省墓,搬运《九通》、《二十四史》等书籍至京。
五十九岁(1924年),门人韩幼泉(廷铎)中将悯贾贫苦,写信给其门生孙岳(禹行),孙聘贾为咨议,月薪三百元(六七百元以上之薪皆曾任封疆大吏者)。孙岳拥重兵,因曾助冯国璋排挤曹锟,月.有功于段祺瑞,故段祺瑞不敢拂其意。是年,贾再次迁居,至帅府胡同。
六十岁(1925年),同乡杨建章来函邀贾至南京,时杨建章辅佐四省联军总司令孙传芳。贾于七月山京汉线抵武昌,乘江轮至南京,同去者有孙戬甫。不久,孙传芳聘贾为顾问,月薪三百元。是年,日本组织东方文化会,以庚子赔款一部分为经费,要求两国各派委员数人(日本以它国皆退还,彼亦聊解嘲也),段祺瑞依从,直隶派出三人,分别是:贾恩绂、王树?、王照。
六十一岁(1926年),《定县志》交卷。正月,杨建章乘专车至北京,又力邀贾恩绂仍去南京,贾乘其专车南下,暂寓刘韵生处,此时张宗昌军至,孙传芳将南京拱手相让,杨建章致信贾,请其明日北返,并赠送程仪千元,前淅督卢象亭亦赠千元。是年,日本文化会在日本帝国大学开会,贾恩绂与王树栅等,于九月乘“河南丸”(日本轮船)抵达日本。先至闩本西京,参观其故宫,旋至奈良,观鹿,后抵东京,贾与王树木(丹)二人住神田区。会后,游览日光及箱根。此时日本为大正十五年,天皇病笃,派其宫内大臣邀各委员赴其御苑茶点,公爵近卫文磨及内田康哉、清浦奎一,公请各委员于红叶馆。是日,因王树?辞谢,贾恩绂为首座。后日本文部、外交部及混泽荣一等,均有宴会相请。十月踏上归程,转道朝鲜釜山乘轮车, 十月底至北京。此次游日本,贾写诗歌多首。
六十二岁(1927年),忽大病几殆。
六十三岁(1928年),南军(指北伐军)来,改直隶为河北省。是年,王琴南荐其修《河间志》,包修金四千元。
六十四岁(1929年),迁孟端胡同,撰《河间志》。
六十五岁(1930年),《河间志》完成。
六十六岁(1931年),迁居于宣内回回营,借阅樊荫荪藏《窗斋集古录》。
六十七岁(1932年),迁居后泥洼,南宫邢赞亭荐其修《南宫志》,修金三千五百元。
六十八岁(1933年),迁居于大茶叶胡同。
六十九岁(1934年),《南宫志》交卷。李梦周浼修《枣强志》,修金援《南宫志》例。
七十岁(1935年),撰《枣强志》。由茶叶胡同迁饽饽房。
七十一岁(1936年),《枣强志》交卷。
七十二岁(1937年),迁居于石板房二条。借阅高阆仙藏《四库全书提要》文渊阁本。是年七月卢沟桥事变,中日战争爆发。
七十三岁(1938年),借居于老友卢木斋旧刑部街居所。腊月,接上海程白葭来函,约贾至上海合组东方读经会,并附宋简章及路费四百元,内言英美学人合组尊孔大会,首列广学会之名,以专研中国经学为宗旨,邀贾至沪主持会务。约定贾之月薪为三百元,催促贾速至沪。
七十四岁(1939年),正月,贾恩绂赴溏沽乘顺天轮船抵达上海,始知程所言学会等事乃渺茫,原定之月薪、食宿、居址等项事均成画饼。贾对程不以实告之市侩行为颇不满,三月二十一日,贾不辞而别,在由保文堂书铺转交程氏的信中,贾对程不践前言的行为给予了斥责。数年以来,贾致力于批校古书,或借异本择录其可书者。计有郑子尹所考证《汗简》 、吴大徵《窗斋集古录》、新刻《文溯阁提要》、余季豫《考订四库总目》子、史二部、顾千里《中郎集校》(未刻本)、李慈铭日记等。
七十五岁(1940年),仍居旧刑部街,烽火连天,乃校写《中郎集》,又拟将《南北史评》校一过,《南史》于夏间校毕,付王心研抄讫。是年,开滦矿的利息颇有意外收入,英国人恐闩本侵略矿产,于正息外每股发公债拾元,连正息每股得十八元,贾恩绂得一万三千三百余元。
七十六岁(1941年),是年用开滦矿之利息,于北京太平湖北宗帽三条胡同一号购房二十五间,房款二万二千元,牙用税契近二千元,除自付款外,借得银行一万四千元。阴历九月迁居新宅,计借居卢木斋之房凡三年,临行,赠木斋诗中有“三岁免输租,一诗作代价”语。续作《北史校评》,付王心研抄讫。
七十七岁(1942年),宝坻知县赵汝篪聘贾恩绂修《宝坻县志》,援《河间志》例,修金四千元。时币价低落,物价卜涨,白面四十斤,需六七十元,思之再三,情愿完全义务修志,不受修金。当地士绅开会,认为不可,复信贾恩绂作罢。
七十八岁(1943年),其子荣兴吸食鸦片,送感化所惩其顽梗,兼为戒烟,两月而出。其子荣珂调安徽龙亢盐务。
七十九岁(1944年),荣兴再进法院戒烟,后死于法院。
八十岁(1945年),因东院误租于市侩苏某,苏某转租于日本人,贾恩绂不敷居住,二月迁居于西京畿道之小房,七月,日本战败。
八十一岁(1946年),其子荣珂来函,亟拟回北平答亲,以尽子道。惟北平租房不易,每间需万元左右……。
贾恩绂年谱止于此。1947年阴历6月,河北又组建省通志馆,谷九峰任馆长,贾恩绂被聘为总纂,续修河北通志。一年多时间,贾即整理好疆域、沿革、河道、水利、方言、古迹等卷。1948年8月13日,贾恩绂因悼念故友卢木斋猝发脑溢血离开人世,葬于北京陶然亭北之龙爪槐。时值北平解放前夕,其子(时在通志馆任庶务)将志稿携至长沙舅舅处,却于“文革”期间被抄没。
作为一个方志学家,贾恩绂年谱于志书的写作颇多记载,这也是该谱价值体现之一。
注释:
[1)刘仲鲁,河北沧州人。曾任辰州太守、大理寺正卿。民国时期担任过民政总长。
[2]卢木斋(1856-1948),名靖,字勉之,号木斋,湖北沔阳人。光绪乙酉举人,曾任天津武备学 堂算学总教习、保定大学堂督学、奉天直学使。民国初创办实业,投资矿产,1948年病逝北京。贾恩绂与之为挚友。
[3]谷九峰(1874-1949),名钟秀,河北定县人。留学日本,结识孙中山,加入同盟会,回国后曾任南京临时政府参议院议员、北洋政府农商总长、全国水利局总裁等职。
[4]董康,字授经, 自署诵芬室主人,江苏武进人。进士出身,北洋时期曾任司法总长。
[5]王树木(丹)(1852--1936),字晋卿,号陶庐,直隶新城人。光绪12年进士,曾任新疆布政使、清史馆总纂。有《陶庐丛刻》。
[6]王照(1859--1933),字藜青,号小航,又号水东,河北宁河人。光绪二十年进士,曾任礼部主事,后参与戊戌变法,失败后与康有为一起逃亡日本,著有《水东集》。
[7]邢赞亭(1880-1972),又名之襄,号詹亭,河北南宫人。日本东京帝国大学法律系毕业,曾任直隶优级师范监督、北洋政府司法部参事、天津市政府秘书长。解放后任北京市文史馆第一任馆长,中央文史研究馆副馆长。
[8]谢巍《中国历代人物年谱考录》认为,《思易草庐年谱》“自叙至民国三十四年 (公元1945年),时年八十。”
(责任编辑:刘夏彤)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