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桐城 > 桐城新闻 > 桐城教育 >

学习先进教育经验 引领未来教育发展——国培计划(2019)未来教育引领团队研修活动

2019-12-24 来源:陶冲初中 作者: 姚贵祥 浏览次数: 我来说两句
导读:2019年12月7日,国培计划(2019)未来教育引领团队研修班在南京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开班,我有幸和桐城市其他10位同仁参加此次培训。此次培训由高等教育出版社承办,来自安徽六个地市
        2019年12月7日,国培计划(2019)未来教育引领团队研修班在南京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开班,我有幸和桐城市其他10位同仁参加此次培训。此次培训由高等教育出版社承办,来自安徽六个地市的203名校长和学科带头人参训,历时10天,至12月16日结束。8日上午举行开班仪式并进行了破冰活动,随后几天我们全体学员聆听了12位教育专家给我们做的专题报告,这些专家均来自教育教学一线或教育科研、教育管理部门的教育名家,他们站位高,视野宽,理论新,所作报告立足于教育信息化大背景,充分关注安徽未来教育发展的整体趋势,内容涉及互联网、大数据及人工智能等信息化新发展,对未来安徽教育带来的机遇与挑战,旨在打造安徽未来教育引领团队,全面提升对未来教育的引领能力。
20191224102509152_1USaRTLA.jpg 
 
专家讲座传真经
 
        金陵古都,群英荟萃,沉淀着历史,积淀着经典。诸位教授的精彩讲座,让现代人工智能与经典完美融合;让未来教育思想引领着皖地教师们迈向更广阔的天地,为参训学员做理念提升、示范引领、专题辅导,全方位帮助参训教师提升自身的信息化水平,提升制定学校信息化发展规划的能力,在学校实践中积极解决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实践的深度融合的问题,实现应用信息技术优化课堂教学和转变学习方式,带动教育理念和教学模式创新,最终成为优秀的未来教育引领者。
 
        12月8日下午,特级教师凌宗伟作了题为《大数据背景下我们如何做教师》的报告。他的报告立足人工智能大背景,深刻阐述网络与人工智能对学习过程、学习方法及学习评价产生的巨大变革,对教学手段与教学理念带来的挑战。同时也纠正了人们对于先进“工具”的偏颇认识与盲目应用,指出了教育的终极目标是要帮助学生不断的发展和成长,帮助学生寻找并调整自己在不断变化中的世界中的位置。
 
        9日上午,特级教师、语文教育专家陆志平的报告《交互式探究性学习——新的场景新的教学》则从人工智能与人的关系的角度,站在时代高度思考教育改革与创新,从“时间与空间”“资源与技术”“教师与学生”“课程与课堂”四个维度解读了新技术对教学方式带来的变革,侧重聚焦课堂,研究学习,倡导“互联网+时代”课堂范式,提出大任务设计理念,激发学生的创造力与表现力,希望教师要做一个把孩子领到大海边,教会孩子游泳的“教练”。
 
        下午,南京师范大学教授、教育理论专家张义兵《信息化教学变革的本质是什么——中小学、职业学校的案例分析》的报告,通过三个实践案例,深入浅出的阐述了知识建构理论的原则及其在教学中运用与要求,引发对教育本质的思考,指出师生关系应该是民主与平等的,给学生的课堂应该是安全与自由的,开展基于互联网条件下学生的项目化学习,以期真正实现学生的自主化、探究式学习。
 
        10日下午,特级教师、语文教育专家孟晓东《基于核心素养的学校课程选择与质量提升》的报告,全面系统的阐述了核心素养的内涵与外延,从课程选择与质量提升两个方面对教学的要求以及学生的发展提出了自己的观点,指出教育者要守住底线,把握生命线,创造风景线;从学生的个体性、生长性与自主性特点出发,提出课堂实施的四个要素的转变,即从原点转到远点,从应试转到应世,从学会转到会学,从解惑转到解放,培养学生基础性素养,必备的品格和关键能力。
 
      11日上午,特级教师芮火才作了《让教师成为积极的自我管理者》的报告。他从“没有人愿意被别人控制但又非常乐意控制别人”的基本人性出发,从必要性、可能性及如何实现等三个方面作了论述,阐明了教育管理者如何应对面临的挑战。他的“学生和家长都是教师工作的监督者”,“教师在管理别人的过程中实现了自我管理”等观点发人深省。
 
        12日下午,江苏第二师范学院教授、网络与信息化教育研究专家孙汉群作了《智能教育与教学的深度融合》的报告。他表达了“未来已来,智能时代”的紧迫感,提出了“推动新技术支持下教育的模式变革和生态重构”理论,全面阐述了人工智能的内涵、分类及其对教育的深刻影响,人工智能技术在教育中的作用(智能化教学工具、课程体系、教学环境)与应用(精准教学、情感陪护、教学辅助工具、综合素质监测),呼吁以学生为核心,开发个性化课程,充分发挥人工智能优势,加快发展伴随每个人一生的教育,平等面向每个人的教育,更加开放灵活的教育。
 
       13日上午,江苏省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国培专家库成员刘明远作《信息化时代学校教育的价值追求与未来走向》的报告。他阐述了对学校教育价值诉求的四点独特的思考:重拾教育的失落,等待一个人成长,记住当初出发的理由,重新发现人、重视人,并提出了“改变教育浮躁心态,以平和之心思考为了谁”的教育主张,指出了学校教育的未来走向,让每一个教育者明确了自身的责任担当。他用黑格尔的名言“一个民族有一群仰望星空的人,这个民族才有希望”呼唤教育者的时代使命。
 
       14日上午,全国著名教育专家、江苏省特级教师王力耕作题为《新时代信息化背景下教师素养三意识》报告。他以一线教育者的视角,用三个小故事,阐明了教师必备的三个意识,即:职业竞争意识,专业学习意识,研究进取意识。他提倡教师要做好小事,要乐于吃苦,要知足常乐,要善于学习,不断强化职业认同。他的观点,在教师职业普遍不被看好的现实环境下,如何实现教师专业化成长,具有很强的指导意义。
 
        下午,教育科学专家、博导李星云《大数据背景下教育科研的核心素养》的报告,则立足课题研究及科研论文写作的指导。从选定主题、分析现状、制定目标、确定内容、选择方法及研究的路径等方面解读如何做课题研究,从形式、规范等方面具体解说如何写作科研论文,对于来自农村缺乏专业指导的教师们来说,实践性实用性非常强。
 
       15日上午,中国数学奥林匹克高级教练、南京市学科带头人潘春雷《人工智能与教育、人文、科学》的报告,则直面教育现实中的困惑与问题,表达了他对于教育现状中的某些拔苗助长、急功近利行为的新认识新思考新定位。对于教,对于学,对于师生关系,对于学校角色,对于教育评价,对于教育功能等均有独到的见解。他对于教师尊严与教育尊严的回归的呼唤,振聋发聩!
 
        下午,南京大学教授、教育研究专家操大圣《变革时代的教育领导:理念与行动》的报告极具理论高度。他运用辩证思维,阐述当下教育改革大潮中的“变”与“不变”,引导学员认识与应对当前教育变革浪潮,对如何优化领导行为,提升领导力提出了七点系统的主张。

 
20191224102602153_A7hhZnZk.jpg
 
基地研修拓视野
 
    为了深入理解信息化管理团队的组建和实践,项目团队组织学员们走进了南京市莫愁新寓小学和南京市行知实验学校等单位。学员们深入教学现场观摩智慧教学研究课,实地感受信息化管理团队建设和课堂教学的融合应用,了解智慧校园设备建设以及系统搭建的相关情况。
 
    12月10日上午参观了南京市琅琊路小学教育集团莫愁新寓小学,观摩了该校盛璇老师的《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及王薇薇老师的《习作:我的心作怦怦跳》两节课,有感于两位老师对教学的深度研究和对教法的探索;听取了张盈九副校长的题为《让每一个生命有诗意的生长》的经验交流,在报告中,王校长阐述了她对学校管理和儿童教育的理解,新寓小学的教育理念就是:教育是个性的生长,生命的成长,每个孩子都是鲜活的生命,新寓小学要给孩子一个诗意的童年。他们对”尊重儿童,保护儿童,发展儿童,丰富儿童“的积极尝试,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12日上午赴南京行知实验学校参观考察,听取了该校实验班班主任葛德霞老师《家校共育:4+X共创未来》的班级管理工作经验介绍,听取了该校校长杨瑞清《走行知路,办真教育》的主题报告。从他们的报告中,我们深切感受到行知教育人秉承陶行知先生的“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的教育思想,看到他们对于教育的坚守与展望,看到他们一直走在教育的最前沿,积极开拓创新,看到他们“关怀生命,关注生长,关心生态,关切生机“的教育理念。他们以雅静实验班为载体的对于家校合作的积极探索,他们对待儿童成长过程中那种静待花开的花苞心态尤其具有实践指导意义。
 
    参与互动收获丰
 
    学员们参与主持,小组文化策划及分享感悟。在分组设计环节,学员们发挥创造性思维与集体智慧,各组均设计出与众不同、意蕴丰富的组名、口号和Logo。在活动的互动环节,大家畅所欲言,说出了参训过程中的感受、思考与收获。这次培训,虽然时间很长,但学员们总是被专家的睿智的思想,风趣的语言,独具特色的风格所吸引,听得入迷,记得认真。我和所有的学员们一样,通过聆听与互动,以一种积极的心态接受新的理念,在思索与比较中思想受到了一次前所未有的洗礼。
 
    作为教师,首先要有使命担当,要始终牢记教育初心。教育是培养人才的职业,更是培养人的事业,关系到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复兴。无论教育技术如何发展,教育手段如何更新,教育者的使命不能丢,初心不能变。
 
     其次,教师还要有一种热爱教育、热爱学生的情怀。个人生活也许会不尽于人意,个人发展也许会和教师职业产生冲突,没有对教育对学生的满腔热忱,就无法在物质的世界里,克服浮躁,静下心来,潜心育人,也无法面对教育实践中不断出现的各种现象和问题。唯有爱,能让人心灵净化,也唯有爱,才能让教育避免功利化,才能让受教育者作为一个个鲜活的生命受到关怀,以静待花开的心态陪伴每一个生命的成长,才能去做有温度充满柔性的教育。教师的核心素养包括科技素养,更离不开人文素养。
 
    另外,教师还要乐于学习,善于学习。在科学技术不断发展,教育理念不断更新的今天,建设学习型社会已是大势所趋,教师绝不能用30 年前的知识去培养30年后为社会服务的人才。信息化,大数据,智能化,确实让人应接不暇。穿新鞋,走老路,或者走新路,穿旧鞋,都无法适应瞬息万变的时代潮流。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是教师自我提升的基本要求。要勤读书,勤思考,勤写作。未来的教育,教师不仅要有一桶水,更要是有源头的活水,教师不仅要传授知识,更要让学生学会学习,热爱学习。只有乐于学习善于学习的教师,才能培养乐于学习善于学习的未来的人!
 
    至12月16日,历时十天的培训落下了帷幕。本次培训高端,务实,重在解疑释惑,既有理论宣讲,又有实践指导。专家的话,有的让人豁然开朗,有的让人醍醐灌顶,虽不能有立竿见影之效,但确实能让人躬亲自省。未来已来,如何在今后的教学与管理工作中渗透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先进教育手段与理念,确实对每个参训者起到明目醒脑的作用。教育的发展,需要有更先进的设备,更要有不断更新的教育理念。个人感觉,桐城乃至安徽教育与南京乃至江苏教育差距较大,这种差距是全方位的,涉及到政府投入,教育体制,师资队伍,教育理念,社会氛围,精神状态,专业成长等等。振兴桐城教育,任重道远,绝非靠我辈一人一时之力而能功成。唯全市上下,皆有“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之气概、胆识、作为,方能成就桐城教育强市之梦。(作者:陶冲初中校长 姚贵祥)

 
(责任编辑:云晓露)

网友评论